品质的力量 品牌的见证 品格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掠影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胡明昊 杨 磊
1989年,周英杰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周英杰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医院的一个科室“蹲守”到现在,见证了科室从1991年至今30年的发展历史——由骨七科更名为颅脑脊柱损伤科,到挂牌成立河南省脊柱外科研究治疗中心;由过去单一的脊柱创伤治疗向脊柱外科疾病领域全方位探索和研究;从叫响中原、走向全国,到走出国门,设立合作医疗机构。 “30年砥砺奋进,30年玉汝于成,30年形成的品质、品牌和品格,不仅让业内赞叹、各界信服,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受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院长李无阴说。尤其是2005年以来,该院脊柱外科中心迅猛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洛阳院区6个科室、一个实验室,郑州院区7个科室,成为新时期“洛阳正骨”的亮丽名片之一。 专注 铸就优良品质 “脊柱外科的历史有3个关键节点!”周英杰说。一个是1991年,省卫生厅下发对医院二级分科的批复,将原来的大专科(骨一科至骨七科)分为7个专病科室,骨七科正式更名为颅脑脊柱损伤科;二是1997年,省中医管理局鉴于医院颅脑脊柱损伤科成立以来在诊治各类创伤类疾病及脊柱外科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长,批复医院成立河南省脊柱外科研究治疗中心,对外增挂河南省脊柱外科研究治疗中心牌子;三是2005年以来,脊柱外科中心进一步加油换挡,医疗、科研比翼双飞,硕果累累。 因为专业,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严谨。以脊柱外一科到脊柱外四科为例,他们将脊柱病细分为脊柱创伤、脊柱退变、脊柱畸形等4个病种。脊柱微创技术包括:齿状突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良恶性肿瘤,臭氧、化学溶核、椎间盘镜下手术等微创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美敦力微创通道下固定融合,腰椎滑脱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微创通道下减压等6个方面辨证施治。统计结果显示,近10年来,脊柱外科中心年均手术量3500台,手术患者年龄最大的97岁,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手术时间最长的达10个小时。该中心还先后多次派人到俄罗斯、厄立特里亚、瑞士等地进行讲学及医疗交流,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进行医疗合作。 记者了解到,这里还有专门的脊柱外科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隶属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万级净化实验室200平方米(局部达百级),目前具有奥林巴斯IX81研究级显微镜、热电培养箱、热电深低温冰箱、艾本德高速冷冻离心机、伯乐凝胶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十几台(套),具备开展组织工程研究的实验条件。2014年,该中心引进了西门子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史赛克导航系统、德国椎间孔镜、史赛克超声骨刀系统,为脊柱外科手术保驾护航。 专业 形成优秀品牌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事成就专业的人!”李无阴说。目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共有13个临床科室,319张床位,医师109人。其中,洛阳院区45人,郑州院区53人,专门从事微创治疗的就有11人,已形成老中青自然梯队,全部人员工作稳定、方向明确,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该中心每年都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填补省内空白;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在研课题40余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0部。 据副院长曹向阳介绍,30年来,脊柱外科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展嗅鞘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脊髓损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口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经椎弓根脊柱截骨术/全脊椎截骨治疗中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等先进技术,以及巨大椎管内肿瘤摘除等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奠定国内领先地位;完成了国内首例科罗拉多治疗腰骶部骨折、中部地区首例双节段美敦力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重度脊柱侧凸的成功治疗,曾被央视报道。而各种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等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开展,使该中心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迈上新台阶。 我们了解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诊疗中心、河南省脊柱外科诊疗中心所在地,周英杰团队与国家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颈椎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谭明生教授科研团队积极合作,历时15年,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小夹板固定原理融入西医临床实践,首创了寰椎椎弓根钉技术,将体外捆绑的小夹板固定改进为精准高效的体内椎弓根钉固定,创建了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体系。该手术从2002年推广以来,仅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每年就使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寰枢椎脱位患者重获新生。2018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目前,这项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金标准”;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入选1900年~2014年“世界100篇最有影响力的颈椎外科论文”,现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球31个国家广泛用于临床。 厚德精医 成就优异品格 采访中,周英杰没有说到他的成长与发展。30年来,他也从一名医学毕业生成为主任医师、二级教授、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兼脊柱外二科主任,是河南省“112人才”、省“555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名中医,同时还是《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医正骨》特邀审稿人。“但我最看重的还是医生这个称呼,因为和患者心连心,和医疗最近!”周英杰说。 脊柱外二科的一名同事回忆说,十几年前,周英杰接诊一位来自新安县的中年女患者。患者被家人用轮椅推入诊室,一见到周英杰就抹起了眼泪,诉说自己因为枕颈畸形,已1年多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多方求医,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她打听到周英杰能够做这种手术,抱着一线希望来就诊。 周英杰认真检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做了风险极高的经口腔前路松解后路枕颈部复位固定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满意,3个月后能正常行走。患者家人高兴地把家乡的舞狮队请了过来,在医院门诊楼前表演,并给周英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周英杰说,近年来,脊柱外科中心还先后派医师至非洲,到新疆,以及洛阳市各县(市)医疗单位进行对口支援,开展医疗精准帮扶;定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健康科普讲座,先后到国内多家媒体录制科普节目;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其中,自2017年以来,“中国梦·脊梁工程”公益基金会已救助各类脊柱畸形患者200余例,为患者节省400余万元,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本文图片由张随山、刘云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