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三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四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监督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耳后瘘管的诊断与治疗
宋延艳:在相互治愈中成就自身价值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应用是否合理
宫颈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1
11 1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宋延艳:在相互治愈中成就自身价值
 

宋延艳:在相互治愈中成就自身价值
□王 婷  席 娜

   让一个普通人去理解精神疾病患者,或许很难,但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这种同理心,却能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而愈加强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宋延艳就是这样,在与精神疾病患者打交道的11年中,是患者一点点的康复让她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如今的她,正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为患者重建精神家园的路上乘风破浪。
思维敏锐 巧解青春期别样难题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一专多能是必须。在经历了心身科、慈善惠民病区、病案室、封闭女病区等科室的轮转后,宋延艳对各种患者的处置已游刃有余。提起目前她所在的封闭女病区,从患者身心特点到用药原则,从诊疗思路到相处之道,每个观点都精辟独到、耐人寻味。
    一天,宋延艳的诊室来了个16岁的小姑娘亚茹(化名),当时她整个人很茫然,不与人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到处乱抠,包括墙上的插座、开关、下水道的孔,甚至垃圾桶、马桶。宋延艳经询问家属得知,孩子出现这种症状还不到1个月,综合评估后,亚茹被初步诊断为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用药1周后,亚茹这些怪异行为完全消失。按照常理,即使再神奇的抗精神病药物,最快也要半个月起效。莫非遇到了特例?还是孩子的病另有别论?这让宋延艳心里打了个问号。
    不出所料,1个月后,和此前一模一样的怪异行为在亚茹身上重演,而且连发病日期都相差无几。结合青春期女孩的特点,宋延艳详细询问了亚茹的月经情况,发现她的异常行为与月经周期高度吻合,是在月经前两周发病,随着经期的结束而迅速缓解。因此,宋延艳将其诊断结果调整为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给予对症治疗加药物人工干预生理期,同时配合系统的内分泌指标监测,住院3个月后,亚茹康复出院,后期随访情况良好。
    宋延艳说,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好发于青春期的少女,尤以月经初潮年龄为多见。其特点是发病急、缓解快,每次发病,症状具有刻板性的特点。病程呈周期性,大约为1个月,而且与月经的来潮、干净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育龄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未成年女性,要特别注意其月经史及月经前期躯体、情绪的变化,同时结合其内分泌情况、性激素指标来进行鉴别诊断。
换位思考 理解是最好的“疗心药”
    在封闭女病区,常常要处理各种“乱”的患者,有时候,宋延艳甚至觉得自己每天置身于“幻境”里,上一秒还在冲着自己笑的患者,下一秒就会突然大喊大叫,甚至拳脚相向。要是在10年前,她或许还会感到委屈,而随着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增加,她越来越能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患者内心其实是很细腻的,他们之所以发脾气,大多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作为医生,不能眼里只有病,而要真正把他们当作一个有情感的人去尊重。”
    50岁的江女士有十多年的精神病史,这期间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最近一次发病是在半年前,在家里不吃饭,不睡觉,反复打扫房间,严重的时候,会盯着一片地板来回擦几个小时。
    来医院时,宋延艳清晰地记得,江女士被家属搀扶着,无法正常交流,像是有躯体上的不舒服,但是检查发现江女士并无器质性疾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宋延艳安排江女士住院观察。白天看起来还不算严重,然而一到晚上,江女士就变得兴奋起来,起来不停转悠、摸索,一会儿把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扔在地上,一会儿趴在床下擦地,一会儿跑到洗手间里捡废纸……
    经评估,江女士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然而严重的是,江女士的躁狂症状已经达到谵妄状态,处理起来相当棘手。为此,宋延艳为其制定了系统化的治疗方案,并派专人24小时看护,经液体支持配合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0天后,江女士恢复了自主意识,能进行正常交流,饮食、睡眠也明显好转。
    宋延艳介绍,谵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脑病综合征,一般分为活动过度型谵妄、活动减少型谵妄和混合型谵妄。江女士就属于典型的活动过度型谵妄,主要表现为活动水平增高、丧失对行为的控制、警觉性增高、言语量多、幻觉、妄想等。谵妄的易感因素有很多,如高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躯体疾病或脏器功能失代偿、视听障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药物或酒依赖等。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意识模糊症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