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河南省疾控中心 王 奇 梁 妍 赵 飞
2021年1月31日是第68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4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神经。麻风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命力较低,暴晒2小时就可失去繁殖能力,一般消毒剂均可杀灭。潜伏期为2年~5年,最长潜伏期可达10年。此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如果身上有一块或多块斑疹长久存在,同时又有明显的感觉丧失、脱眉毛、不明原因浮肿、神经痛、皮肤有蚁行感等症状,应该尽早到当地医院皮肤科检查与治疗。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个方面。在皮肤方面的表现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像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患者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受侵神经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 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容易接触到麻风杆菌,但由于人体对麻风杆菌具备一定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只是带菌,只有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的人患病。即使进入人体的麻风杆菌超过感染量的许多倍,若机体免疫力强,也不会发病。一般来说,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资料显示,夫妻中有一方患病,另一方接触麻风杆菌后发病的概率不到5%。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降低麻风病的发病率,此外,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都可以有效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源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患者家庭中,疾病多发,主要是患者在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所致。另一个原因是,部分正常人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专家观察报告,将刚出生的婴儿与患病母亲隔离,婴儿可不发病。 由于麻风病患者是目前公认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患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环节。麻风病患者经过短期规范治疗后,就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预防残疾、畸形的发生。一旦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及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综合医院皮肤科进行确诊和治疗。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实行免费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