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针灸治疗疾病验案四则
辨证治疗糖尿病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之二
春节过后小心节后综合征
骨癌肺转移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1
11 1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骨癌肺转移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韩新巍 焦德超  文/图

   从医学专业角度讲,癌是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骨癌是指骨恶性肿瘤的总称,约占全身肿瘤发生率的1%,其中骨肉瘤最常见,其次为软骨肉瘤。由于肿瘤血液供应丰富,容易在早期发生肺部转移。骨癌为什么会转移到肺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通过血行转移。也就是说,骨癌的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内,通过血液系统游走到远端,随血液系统到肺部,进而在肺部扩散增殖起来,形成肺部的转移灶。
    第二个途径,通过淋巴转移。也就是说,骨癌可以通过脱落的癌细胞进入淋巴液,通过淋巴管道,进入肺内。
    第三个途径,如果骨癌是在胸椎部位,也可以通过骨癌局部扩散,直接蔓延到肺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而转移到肺部。
临床症状
    骨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局部肿块、疼痛和功能障碍,临床称之为三联征。疼痛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出现压迫和侵犯正常组织的情况发生而导致疼痛;临近关节的肿瘤,由于疼痛和肿胀可使关节出现功能障碍,椎骨或椎管内恶性肿瘤可能出现脊髓受压的症状,甚至出现截瘫,位于骨盆内的肿瘤可以引起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机械性梗阻症状。有些患者因肿瘤破坏骨头,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的可能,是某些骨肿瘤的首发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进行性纳差、体力下降、逐渐消瘦等恶性疾病的一般症状。
    如果骨癌肺转移出现在支气管内膜,患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临床出现胸痛常见于同时有肋骨转移者;少数病例的支气管黏膜受侵犯可出现少量咯血,但绒膜癌肺转移可发生大咯血。当转移瘤侵犯胸膜、主支气管或邻近结构时,可出现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相同的症状,如咳嗽、痰中带血丝、胸闷等。症状出现较早时,提示转移灶累及支气管。如果同时伴有纵隔转移,患者可表现为音哑、上腔静脉综合征、膈麻痹及食管或气管压迫症状,偶有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诊断
    若经病理学诊断为骨肿瘤,且影像学提示肺部有恶性结节,可诊断为骨癌肺转移。
微创介入适应证
    骨癌肺转移诊断明确,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外科治疗,作为外科切除后局部残留和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栓塞技术:栓塞术也称栓塞治疗,是采用微创动脉穿刺入靶血管,并经动脉植入头发丝样的导管导丝,两者配合进入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并把介入栓塞材料注入肿瘤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栓塞术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也是介入放射学的三大技术之一。
    局部消融治疗:分为热消融(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氩氦刀消融),是指将一根特制的穿刺针,在影像学监测下,经皮穿刺刺入消融针,外接能量源,针头可以产生热效应或冷冻效应,进而实现肿瘤细胞的瞬间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在临床上均广泛使用,已经成为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支持技术之一。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主要依靠立体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准确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专家认为,相比其他肿瘤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难度并不大。但由于直接植入人体内,而且是放射源,所以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