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王晓凡
“每天上午8点出门,10点到家,一个月完成一期治疗,这感觉就像坐公交车去了趟超市,邻居都不知道我妈得了恶性肿瘤……”2月23日,家住郑州市中原区的王女士说。 春节过后,往年常见的因节后就诊高峰导致的“一床难求”的情况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得到极大缓解。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该院开展肿瘤日间诊疗试点工作。 “2020年7月至年底,省肿瘤医院日间出院患者近1.46万人次,每次减少费用至少4500元,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床位紧张的情况,还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节约了医保资金……”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说。 现场:治疗团聚两不误 今年1月底,王女士84岁的老母亲被确诊为宫颈癌,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为老太太确定了26次妇科放疗的一期治疗方案,虽然每次只照射10分钟,但一样要办理住院手续后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如果没床位还要等,太麻烦了。 “现在不同了,我们提前来办手续,做完基础检查,就可以排期做放疗。正月初四开始的治疗周期,目前我们是上午9时治疗,10分钟后治疗结束,我们就带着老太太回家吃饭睡觉。”王女士说,“虽然是正月里治病,但上午治疗结束,全家老小还会推着老太太到东区逛一逛。” 据省肿瘤医院妇科六病区护士长李秀杰介绍,日间放化疗服务,患者夜间无须留院,能得到饮食、心理等多方面更好的照顾,而且治疗和家人团聚两不误,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模式,受到患者的青睐。 创新:试点日间放化疗诊疗服务 河南是人口大省,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及分布不均衡,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省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来自全国的肿瘤患者纷至沓来,病房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肿瘤放化疗患者是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定期复查、长期治疗,如果无法及时返院治疗,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周期而严重影响疗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强烈的就医诉求和“一床难求”的矛盾。 2020年年初,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河南省肿瘤医院积极申请,主动开展肿瘤日间诊疗试点工作;当年6月,该院成为省内首家日间诊疗(放化疗)试点医院。随后,该院多部门协同,借鉴国内标杆医院先进经验,讨论确定日间诊疗的管理模式、业务服务流程及范围、改造信息化支撑系统及调整绩效方案等,探索出急慢分治、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以治疗方案为导向的日间诊疗服务模式,确定了“病区分散式”的管理模式。 成效:解决矛盾更省时省钱 对于像王女士母亲这样,病情相对稳定,诊断明确、检查完善、风险可控的肿瘤患者,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就可以按时到医院完善必要检查,进日间病房接受治疗,治疗结束、评估后即可出院,真正实现了“白天住院治疗,晚上回家静养”。患者在日间诊疗相关的必要检查和治疗费用可以享受医保报销政策,无须支付床位费等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0年7月~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日间出院患者为1.46万人次,与同类普通患者相比,放疗系统次均费用减少4574元,内科系统次均费用减少7862元;最短日间诊疗受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仅为4.68小时。 “日间诊疗试点工作极大地缓解了门诊、病房出现的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减少了病人候床时间,也减轻了患者家属陪护的负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使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我们可以让轻症患者接受日间诊疗,病情紧急的患者优先安排床位,有效地实现患者分流管理,高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张建功说,2021年年初,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通报表扬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申报的“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的举措获通报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