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CTO前向技术的应用
癌症病人为什么这么痛?能治疗吗?
对一例原发性震颤病例的分析
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 哪种方法最佳
1
11 1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CTO前向技术的应用
 

CTO前向技术的应用
□张彦周

   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使很多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及预后得到改善。
    逆向开通CTO,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它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成为一种“时髦”。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慎用逆向开通技术: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或术前血压偏低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有两支闭塞或类似两支闭塞(有一支细小),另一支血管不能作为逆向途径使用;左主干闭塞等。如果有以上情况,逆向指引导管的放置或逆向造影可导致血压下降或(和)心功能恶化。侧支供血血管和侧支的痉挛或损伤可导致灾难性后果。另外,在导管室不能及时进行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监测,或手术团队或术后管理者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并发症(血管穿孔、心包填塞)时,逆向操作尽量不用。CTO前向技术仍是基本的、常用的、相对安全的手段。
    尽管前向术式有多种名称,但是实际上导丝通过CTO无外乎“真-假-真”“真-真”或“假-真”几种方式,技术包括穿刺(穿钻)和滑行。穿刺成功的关键是穿刺部位“假”“真”组织紧贴,“假”“真”之间的腔隙形成(夹层或血肿)是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夹层时,导丝弯曲度小于血管曲度及导丝头端指向血管外侧,提示导丝跟踪性差,故穿刺后要更换超滑导丝滑行,即应用穿刺滑行技术,应该是导丝操作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对长段或(和)扭曲闭塞病变。应用Stingray球囊(CTO专用重入真腔球囊扩张导管),在专用导丝穿刺后更换导丝滑行,正是这个道理。
    在“假”“真”之间形成空隙之前,整个闭塞段内均适用穿刺滑行技术。导丝或逆向显影参照下的穿刺更具有目的性。如无明确指向的试穿,宜指向血管的心肌壁侧(即前降支的间隔支方向、回旋支的钝缘支方向、右冠状动脉的锐缘支方向)。传统平行导丝或see-saw技术(导丝互照技术,本质上也属于平行导丝技术),强调缠绕导丝穿刺,然后继续用穿刺导丝穿行,很容易造成“假-真-假”,影响成功率及效率。实际上,平行导丝或see-saw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导丝参照。与平行导丝或see-saw技术相比,导丝参照下的穿刺滑行技术可明显提高效率及成功率。
    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TO开通往往受益较大。心功能Ⅳ级患者,宜合理应用药物治疗以改善心功能,择期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但是,一些患者经过充分合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不见好转甚至恶化,要果断进行PCI。术者要对患者的病情足够了解,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要做出清楚的预判,准备好各种急救措施。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常规预置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正向CTO开通技术,尽量减少逆向造影或(和)双向造影,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素来维持收缩压>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如遇患者血压降低,要快速恢复血压。慢性闭塞血管以外小分支损伤(闭塞)或侧支循环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严重后果,术者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包积液或心包压塞耐受性很差,一旦出现血管穿孔,医生应立即处理。
    患者尤其是高龄、瘦小患者,术后出现心功能恶化或血压不稳常规治疗效果差,很可能源于失血。对于术后血流动力学或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患者,手术医生亲自临床观察很有必要。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