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目的 □安济生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现在的医学生入学的时候要对着《医学生誓言》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如果仅仅从文字上来说,这些是前辈先贤对于医学生的内在要求,属于门内训话,那么从医患之间的关系来说,医生学医的最大意义在哪里呢? 我经常在门诊上面对一些焦虑、恐惧、绝望的患者,难言的苦涩涌上心头。 每当听到患者对我说他所患疾病的发病率是多少万分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哪个大洋,最近一例发病患者在哪个国家,未来这个病的病理过程以及临床表现会成为什么模样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不是患者,而是一个流行病学专家。 每当我对着一个一天测量六七遍血糖而焦虑不安的糖尿病患者的时候,我就很想说:“长期的焦虑和每天那么多次采血的恶性刺激,就算是正常人的血糖也会升高,胰岛的功能也会崩溃。” 每当一些癌症患者绝望地看着我,告诉我他所患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未来预后、5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如何的时候,我只想说:“按照您了解的方向,本就是死路一条,为何不换一种思路来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呢?” 那么,患者这种状态,自然有他本身的原因。他们对于医学知识掌握得那么专业,却很少真正关注自己的感受,看病而忘了自己应该怎么和医生交流,医生是不是应该从自身的医疗过程中和患者的交流,以及医学科普的过程中做一些反思呢? 每当患者和我讨论流行病学知识及病因病理过程,然后满怀期望地看着我的时候,我就想说:“您找我的目标就是延长生命,身心健康地活着,对吗?如果是,那就听我说。” 医生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患者远离疾病的痛苦及对于疾病的焦虑和恐惧。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