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慧彬 通讯员 李本亮 张 勇 文/图

机场专班开展现场流调工作
3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个美好的月份因为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更加温暖。58年来,学习雷锋精神化成了一股持久的力量,激励着温暖着每一个人。今年,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志愿者们更是欢欣鼓舞,他们多年来的志愿服务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在中宣部命名的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中,该中心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名单。 此次命名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各50个,覆盖了各行各业,郑州市疾控中心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贡献,成为郑州市仅有的两个示范点之一。 “这个荣誉是对我们认可,也是鞭策。我们将继续践行雷锋精神,爱岗敬业,服务为民,互助奉献,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荣誉。”郑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松强字字铿锵。 王松强说,近年来,郑州市疾控中心始终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致力脱贫攻坚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中心迅速组织专家志愿者,先后20余次深入富士康等大型企业督导;组建了3个应急检测组,24小时值班,累计检测样本4360人份。为了守好国门、家门“第一关”,该中心先后派出十几名党员志愿者入驻首都机场、郑州机场,对入境人员开展现场流调和集中隔离。荣誉的获得,正是对他们默默奉献的最好肯定。 “每个岗位都至关重要,守在这里,是我们的职责。” 2020年1月20日下午,第一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标本送达郑州市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组组长胡乃月立刻带领同事们投入检测工作,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随后,越来越多的疑似病例标本陆续送来,胡乃月和同事们连续工作三天两夜。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服几乎让人窒息,口罩勒破了脸颊和鼻梁,但他们从未说一声苦。 “这个岗位,对于控制疫情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必须冲在前、干在前。”胡乃月告诫自己,要把守岗位、尽职责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自抗疫之战打响后,市疾控中心的办公大楼几乎每个夜晚都灯火通明。检验人员经常连续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干;质控团队24小时值守,随时接收各区(县)送检标本,仔细做好每一份检测报告的审核把关;一批流调员刚从一线匆匆赶回,另一支应急队又即刻出征,争分夺秒控制疫情传播。 正值新婚的免疫规划所科员阙菡雅,毅然放弃婚假,刚脱下婚纱,就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深入一线,投身到现场疫情处置工作中。面对病人,她细致地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摸查每一个病例的感染来源、活动轨迹、接触人群,不放过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每一个病例报告都是她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成果。她说:“虽然婚假没有休完,但能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市民健康,我觉得很值得。” “我们要像一堵墙,将疫情阻挡在身后。” 随着疫情风险点由本土转向国外,口岸疫情防控压力逐渐加大,市疾控中心先后派驻15名学雷锋志愿者到首都机场、新郑国际机场,协助开展流调和集中隔离工作,牢牢守住了入境航班疫情防控的大门。市疾控中心公卫所副所长刘云波说:“作为疾控人员,我们要像一堵墙一样,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守护身后千千万郑州市民的安康。” 疫情期间,郑州市疾控中心113人志愿参与机场流调工作,累计检测样本4360人份,学雷锋志愿者累计消杀面积12.5万平方米。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