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睡眠障碍的识别与处理
老年人常见的失眠原因有哪些
肾肿瘤的手术治疗,如何选择
脑胶质瘤的介入治疗
1
11 1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睡眠障碍的识别与处理
 


□高金松 宋学勤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睡行症、不宁腿综合征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失眠障碍。《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约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的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还会增加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痴呆、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躯体及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

失眠障碍失眠障碍的定义
    失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宜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依然对于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引起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的一种主观体验,可单独诊断,也可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失眠障碍的患病率为10%~20%,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和失眠障碍家族史等。失眠障碍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事业发展,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已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心身健康问题。
失眠障碍的特征
    主要有睡眠起始障碍、睡眠维持障碍等夜间症状以及疲劳、心烦、情绪差等日间症状,具体如下:
    1.睡眠起始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易惊醒、醒后再入睡困难、早醒。
    3.睡眠起始和维持障碍同时存在。表现为睡眠质量差、不解乏。
    4.日间症状。表现为疲乏无力、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和情绪低落等。日间活动的不足也会反过来影响睡眠,导致失眠的严重化和慢性化。
失眠障碍的诊断要点
    1.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症状。
    2.日间疲劳、嗜睡,社会功能受损。
    3.上述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至少3个月。如果病程小于3个月可称为短期失眠障碍。
    另外,通过睡眠日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图、体动记录检查等评估方法也有助于确诊。
失眠障碍的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主要目的是针对纠正有关失眠的不良行为和信念,是一线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疗法、放松训练治疗和睡眠卫生5个部分。认知行为疗法一般以6周~8周为一个周期,疗效可延续6个~12个月。
    药物治疗:
    用药的总体原则:以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为基础;个体化、按需、间断、足量给药;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4周。
    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非选择性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类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
    优点:可缩短入睡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
    缺点:会改变睡眠结构,导致慢波睡眠和快速动眼期睡眠比例下降;长期或高剂量服用可能会产生戒断现象、反跳性失眠、耐受、依赖等不良反应。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类受体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发挥改善睡眠作用,常用的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65岁以上、肝功能受损的患者,这类药物需减半服用。
    唑吡坦:短效,半衰期约2.5小时。适用于入睡困难者。睡前5毫克~10毫克口服。常见副反应有头晕、头痛、健忘等。
    佐匹克隆:短效,半衰期约5小时。适用于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前3.75毫克~7.5毫克口服,常见副反应包括撤药症状、宿醉、口苦、头晕、头痛、恶心等。
    右佐匹克隆:中效,半衰期约6小时。适于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或)早醒的患者,睡前2毫克~3毫克口服。常见副作用包括口苦、头晕、头痛、胃部不适等。
    扎莱普隆:短效,半衰期约1小时。适于入睡困难的短期治疗。睡前5毫克~20毫克口服,常见副反应有镇静、眩晕,与剂量相关的记忆障碍等。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目前多数药物未获得治疗失眠的适应证,但临床上常用于失眠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病情酌情使用。
    曲唑酮:属于5-HT受体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半衰期6小时~8小时,低剂量曲唑酮可有效阻断5-HT2A受体、α1受体和H1受体,达不到对5-HT2C受体的有效阻断作用。通过拟5-HT受体能作用而增加γ-氨基丁酸能作用,能增加NREM(睡眠期)3期睡眠。改善睡眠的强度优于艾司唑仑,且无成瘾性。推荐剂量:25毫克~100毫克睡前口服。常见副作用有晨起困倦、头晕、疲乏、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
    米氮平: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半衰期20小时~30小时。低剂量米氮平比高剂量米氮平的镇静作用更明显。通过阻断5-HT2A受体、组胺H1受体改善睡眠。推荐剂量:7.5毫克~30毫克睡前口服。可用于治疗睡眠伴有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无成瘾性。常见副作用有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其他副作用包括瞌睡、口干、便秘、头晕、药源性不宁腿综合征等。
    多塞平:属于镇静作用较强的三环类抗抑郁药,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用于治疗成年和老年人以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睡眠,半衰期8小时~15小时。通过阻断5-HT受体和NE(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可较强的阻断组胺H1受体,降低觉醒,小剂量多塞平可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推荐剂量:3毫克~6毫克睡前口服。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便秘、头晕、心律失常等。
    其他药物:小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12.5毫克~25毫克)、奥氮平(2.5毫克~10毫克)通过抗组胺作用发挥镇静作用治疗睡眠,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阿戈美拉汀作用于褪黑素受体,国外也常用于睡眠的治疗。
    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光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
    中医治疗:
    睡眠在中医学中常称为“不寐症”,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按摩、打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其他常见睡眠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是指在睡眠中由于上呼吸道反复发生完全阻塞(呼吸暂停)或部分阻塞(低通气)导致的睡眠呼吸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声音较大或不均匀的鼾声、睡眠中可观察到的呼吸暂停、因憋气或窒息而醒来、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治疗方法有正压通气治疗、佩带口腔矫治器以及手术治疗。
发作性睡病
    以难以控制的日间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睡眠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终生性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甚至引发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治疗,莫达非尼、哌甲酯可改善日间嗜睡,抗抑郁药可抗猝倒。
不宁腿综合征
    是一种以强烈活动肢体欲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睡前或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双下肢表面或肌肉深部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如蚁爬感、蠕动感、烧灼感、针刺感、沉胀感、酸痛、痒或紧箍感等。这些不适感迫使患者采用捶打、揉捏、下地行走等手段以减轻症状,试图休息时,症状将再度出现,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治疗以去除诱因、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普拉克索、罗替戈汀、卡麦角林、加巴喷丁和恩卡巴比。
     (作者分别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