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全面跃升 谱写高质量发展华章——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
|
□王正勋 侯林峰 李 磊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再传喜讯,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评。两年奋战,勠力同心。在谋求医院全面跃升,探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路上,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求实创新,先后荣获全国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最具公信力医疗机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医疗扶贫贡献奖等诸多荣誉,连续四届蝉联省级文明单位,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建提高 内外兼修下的全面跃升 “作为重要的民生资源之一,医院顺应群众就医需求、时代需求,不断发展前行。”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杨永国说。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19年2月,该院按照新的标准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工作。“三甲”复核评审以来,该院共补充、修订制度、流程、职责1984项,修订临床常见基本诊疗常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感控工作流程等2786项,培训241批次8700人次,培训医院内审员1000余人次。该院通过“三甲”复评,让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学科体系更加完备,质量管理更加扎实,服务特色更加突出,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该院借助此次“三甲”复核评审的“东风”,在基础设施上下狠功夫,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该院实施全院绿化提升工程,启动了住院楼病房墙面翻新等环境修缮、优化项目;装修粉刷房屋6000余平方米,护士站、医师办公室、治疗准备室、仪器设备间等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给广大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舒适的就医环境。 另外,该院投入600余万元改建6个重症监护病房,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病理科、核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室、介入中心等改造;投资500余万元对急诊医学科进行规范化改造,按照“三区四级”的急诊救治原则进行检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绿色通道更加通畅;安装车载5G数据传输系统,院前急救率先进入5G时代,进一步提高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救治效率;病理科由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建到1000余平方米……同时,该院加快新院区建设,描绘“一院两区”宏伟蓝图。新院区的主体工程即将竣工,未来将成为一所集科研教学基地和智慧化、人文化、园林化的肿瘤、急救、康复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 科技强院 用科研创新占领“医疗高地” 医院,作为由诸多科技元素构成的“机体”,自身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存亡。为此,该院把科研创新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该院借助河南理工大学这一平台,多项研究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焦作市卫生健康委研究批准市区15个实验室为医学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肿瘤领域的4个重点实验室被该院囊括。 护士参与科研和护理技术发明,在该院更是一大特色。多年来,该院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实践的同时,积极学习研究,对多项护理操作技术及护理设备进行了改良。近几年,该院获得焦作市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医务人员进行研究探索,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支持,近几年来,该院先后购置光导PE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美国瓦里安高精度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双源CT、全系列微创等价值3.17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为医务人员的诊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打开家门,互通有无”。该院为了助推学科建设,先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业务指导、带教培训等方式,该院不断加强肿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为了给科研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该院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修订了攻读博士研究生暂行规定,鼓励职工攻读博士研究生,选派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挑选骨干医师赴美国学习,鼓励并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前不久,经过全院推荐选拔,100余名中青年骨干走上领导岗位,成为科技带头人,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备力量。 (下转第二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