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清晰 更精准 更有保障 ——豫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写真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谢雅敏 梁 靓 张 静
“这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带来的重大实惠,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肿瘤学科建设的标志之一,更是肿瘤患者的福音、手术医生的骄傲!”5月19日上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外科楼12楼,说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食管肿瘤外科主任张卫国这样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河科大一附院肿瘤治疗学是省级医学临床重点专科、省高校重点学科,2018年成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学科。5月12日,豫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该院安装调试完成后,张卫国团队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继开展了两台高精尖手术,成功为一名肺叶肿瘤患者实施了肺段切除手术,为另一名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食管癌根治术。可以说,这两台手术的成功,填补了豫西地区机器人手术的空白,标志着河科大一附院在外科机器人手术方面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手术室里,机器人大展身手 今年50岁的张先生体检时发现左肺上疑似长有肿块,来到河科大一附院食管肿瘤外科进行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的左肺上叶前段和左肺下叶背段各长有一个肿块。 张卫国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会诊,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患者肺部的肿块极可能为恶性肿瘤,决定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对患者左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的2个肺段进行切除手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切除病变肺组织,同时也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食管肿瘤外科专家团队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肺部薄层扫描、病灶三维重建,判断病变与周围肺部血管的关系,同时联合麻醉科司建洛团队进行术前物品准备,完善手术治疗方案。 5月14日上午,机器人“上岗操刀”首台手术。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如同科幻大片般的场景在手术室内真实地上演着。医生无须亲手操作,坐在手术室里的一个控制台前,手上连着传感器,指挥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助手在患者的左侧胸腔插入镜头和机械臂。在多功能外科医生控制台上,患者胸腔内的解剖结构通过三维成像系统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手术团队的眼前……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在张卫国的操控下,缓慢移动着,精准定位,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成功完成2个病变肺段的切除,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据了解,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 首战成功,再接再厉。5月17日,张卫国团队联合手术部,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食管癌根治术,将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操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年龄75岁、体重75千克的食管胸中段鳞癌女性患者。该患者矮胖。对于矮胖患者,常规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操作相对困难,而达·芬奇机器人能顺利完成! 张卫国说,在患者左喉返神经旁胸廓入口处的肿大淋巴结直径约为1.5厘米。专业人士比较清楚,对于食管胸中段鳞癌患者,淋巴结位于左侧食管气管沟,主动脉弓上方,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右侧,左无名静脉左下方,其位置毗邻胸廓入口处,常规胸腔镜很难完成该处淋巴结清扫。但是,对于拥有7个高度灵活的机械臂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而言,在狭小空间内灵活自如就是它的优势,并且将手术视野放大10倍~15倍。看得见才能更胆大,清扫更彻底! 记者了解到,成立于1972年的河科大一附院肿瘤科,早在1979年就面向全国举办了“食管癌学习班”,推广食管癌诊治经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科已累计治疗食管癌患者5万余例,开展手术逾万例,实施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三切口三野清扫术、结肠代食管术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3%,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手术机器人的加盟,更是如虎添翼,我们必将再上层楼!”张卫国说。 手术精准度更高,更有保障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又称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是当今外科领域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张卫国说。该手术机器人由成像系统、机械臂系统、外科医生控制系统3个部分组成。它特别适合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精细化操作,只要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如肺叶肿瘤切除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能完全胜任。外科医生有了它的辅助,突破了人体操作的局限性,术中高清晰、高精准,手术效果和安全也会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可以进行远程手术,北京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实时指挥它为洛阳的患者进行手术。 具体来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像系统向术者提供了高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它的“手”仅有8毫米~15毫米大小,突破了人手的操作极限,能在狭小的人体内闪转腾挪进行手术操作;控制系统可以过滤术者手部微小的抖动,缩减动作移动幅度,大大增加操作精度,术者坐在椅子上可以把复杂的手术完成,降低了体力消耗,使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体力充沛和精神高度集中,为手术效果和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张卫国介绍说,目前,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医院拥有18个病区、3个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肿瘤研究所、2个省重点实验室,包括肿瘤内科10个病区、肿瘤外科5个病区、肿瘤放疗3个病区,开展的多项肿瘤诊疗技术处于先进水平。去年7月,在该院开元院区奠基的肿瘤医院新肿瘤大楼建设项目,核定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8亿元,设置床位1000张,不久后将建成投用。届时,在配备射波刀、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8台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3台后装机、1.5T大孔径(乳腺)磁共振成像仪、高端科研型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同时,第二台手术机器人也将正式进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