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爱心是一味良药 □李晓霞
前段时间,博爱县金城医养中心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她叫张玉枝,女,81岁,左侧股骨颈骨骨折,保守治疗3个月,骨折移位,股骨上移,背部、骶尾部、左右髋关节部等十几处有压疮,髋关节部溃疡,大小便失禁。我经过询问,得知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经过听诊,发现患者的神志清、精神差、口唇发绀、窦性心动过速;经查体,发现患者的左侧髋关节、双侧下肢水肿。当时,患者因长时间遭受疾病折磨,痛苦地说:“不治疗了,让我走吧!”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带领医务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几周后,经过精准治疗与细心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我们照护的许多老年患者中的一位,回顾那段时光,我的感触颇深。 一是医养中心的服务对象多有身心疾病,生活能力下降,需要医务人员悉心照护。同时,医务人员只有通过陪伴、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合理膳食。医务人员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准确用药;整理床铺,让患者感到环境清洁、舒适;指导他们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其间,医务人员应抓主要问题,适时采取措施,灵活解决问题。三是善于借鉴经验,多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总结出的经验,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四是爱护患者。患者生病后,更需要关爱,医务人员除了热情周到外,还要用真诚的语言与他们交流,真诚的爱心胜过灵丹妙药。五是微笑服务。微笑既可治愈患者身心的创伤,又是打开其心灵迷宫的钥匙。 在医养中心,医务人员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医者初心,练就了“飞毛腿、读心术、妙手飞针”等绝活;闲下来时,和患者一起做手工、练习八段锦。他们的工作事无巨细,从输液、测血糖、量血压到询问饮食、睡眠、大便等不一而足,即便在休假期间,也心系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患者的心情和家庭状况。在这里,温馨和感动随处可见。 (作者供职于博爱县金城医养中心;本文由侯林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