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复发 服药依从性低是主因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席 娜
在精神疾病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患者因受妄想症状支配,认为身边的人想伤害他,拒食拒药。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也不好,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面对这样的事儿,精神科医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想方设法让患者配合治疗。凭借9年封闭病区工作经验,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赵小会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秘籍”。 随意停药酿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50岁的刘女士患精神分裂症20年,有被伤害妄想症状,拒食拒药,自首次发病至今,间断住院治疗近20次。由于患者的体质差,不适合做无抽搐电休克,只能依靠药物维持治疗。 刘女士离婚多年,没有孩子,母亲不在了,家中只剩下老父亲(80多岁)照顾刘女士。 由于反复发病、多次住院,刘女士的病一次比一次难治。2015年,赵小会第一次接诊刘女士时,刘女士想再婚、生孩子,就在家偷偷停了药,就犯病了。刘女士认为周围的人要害她,就每天在病房里乱跑,骂人,向人吐口水等。经过对症治疗两个月后,病情有了好转,刘女士就出院了。3年后,刘女士因擅自停药导致旧病复发。 让一个“油盐不进”的患者配合治疗,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赵小会深知,短效的镇静药物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每天早上,赵小会一上班就去找刘女士聊天,取得她的信任;每到饭点,赵小会就和患者盛一样的饭菜,一起吃饭;闲暇时,就给刘女士按摩手部、胳膊,哄她把药吃了。就这样,20天后,刘女士的病情有了好转。 为了激发患者主动求治的意识,赵小会时常与刘女士聊天:“今天,你父亲来看你了,给你带了牛奶、面包。他的年龄大了,一次提不动太重的东西,他就分了好几次送来。每次,他都站在门口往里面看,想多看你一会儿。我看得出来,他对你抱有很大期望,你要配合治疗,好不好?” 几周后,赵小会感到刘女士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科学、系统治疗,刘女士出院后没有再复发,至今一直坚持门诊服药。 提高服药依从性需要多管齐下 赵小会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发病的情况在临床上很普遍,不少患者因不承认自己患病,或者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在病情稍有好转后就立即停药,这样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患者每复发一次,都会导致疾病恶化,控制症状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怎样才能让有被伤害妄想的患者进食进药呢?“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没有自知力,劝他们吃药根本不现实,为了先控制症状,我们一般会选择肌肉注射抗精神药物的方式。等到患者恢复部分自知力的时候,治疗就会顺利很多。”赵小会说。 除了技术上的治疗手段,急性期过后的心理治疗同样重要。在赵小会看来,刘女士的病不是一天两天了,被伤害妄想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于这样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泛泛地劝说,而要找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比如从家庭入手,讲家人对其的期望,讲她康复了之后对于整个家庭的作用与意义,鼓励患者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她从内心深处主动配合治疗的动力。 “临床意义上的康复不是终点,出院之后能否坚持规律服药,是疾病是否再次复发的关键。作为医生,不能时刻陪在患者身边,出院后的巩固治疗,需要患者家属持续性的情感支持。患者家属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和患者沟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充分理解、尊重患者,而不是忽视、抱怨或者放弃。”赵小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