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乳腺癌患者如何保存生育力
高脂血症易诱发胰腺炎 该如何预防
正确认识哮喘 远离呼吸之痛
预防脑卒中 早期识别先兆是关键
1
11 1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正确认识哮喘 远离呼吸之痛
 

正确认识哮喘 远离呼吸之痛
□尚 茜

   患者张某,男,61岁,175厘米,65公斤,经常出现发作性气喘、胸闷症状。近日,患者以病情加重10天为主诉,来到笔者所在诊室就诊。
    笔者经过问诊、查体得知,近些年,患者因无明显诱因时常出现发作性气喘、胸闷症状,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可自行缓解或服药后缓解,未进行系统诊治;患者在青壮年时没有上述症状;近5年,患者持续出现发作性气喘、胸闷症状,且频繁发作;一闻到刺激性气味,就旧病复发。10天前,患者闻到一股油烟味儿后,出现气喘、胸闷症状,并伴有咳嗽、咯少量黏白痰。笔者经过分析,诊断其为哮喘。那么,什么是哮喘?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哮喘?
    对于哮喘,有的患者这样形容哮喘发作时的感受:“就像快速跑完1000米后,只能通过一根细细的吸管来呼吸一样。”
    其实,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它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管慢性炎症,主要有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等症状,经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甚至病情加重。哮喘发作时来势凶猛,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这是哮喘的特点。可是,哮喘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哮喘是因过敏导致的炎症反应。过敏原侵入身体时,身体的防御细胞可以识别,并与其他免疫细胞共同防御。这样,可以清除过敏原,但对气管有一定的损伤。于是,气管黏膜肿胀,管腔收缩,产生了胸闷、气喘症状。如果过敏原伪装得与身体组织成分类似的话,情况就糟糕了,身体既要抗击过敏原,还会误将正常组织当成“敌人”。这样,情况严重的会引起窒息、猝死。因此,医学专家指出,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疗效、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如何预防哮喘?
    1.积极查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为好。由于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哮喘,并有效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
    2.远离哮喘急性发作,规范用药是关键。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前都有不同的前驱症状,及时发现哮喘发作的先兆,并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
    3.对于哮喘急性发作,千万别忽略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夜间憋醒等。
    依据峰流速仪检查结果,需要进行每日PEF(最大呼气流量)监测。
    慢性气管炎症是哮喘的“罪魁祸首”,所以需要维持长期、规律吸入药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控制类药物,即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应用的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患者维持在临床控制状态。二是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在患者有急性发作症状时可按需使用。药物作用可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患者突发哮喘。
    三、管理哮喘的长期目标
    1.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状态,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2.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
    制订书面的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是用来指导患者正确实施自我管理的书面方案,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正确评估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反应;同时,有助于医患双方总结经验,并分析哮喘发作及治疗规律,进而选择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哮喘患者要积极自我管理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预后因人而异,并且病情可能发生改变,应定期随访检查,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合理治疗、坚持哮喘评估及自我管理,有助于医生充分了解病情、控制哮喘症状及有效避免急性发作。然而,如果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哮喘则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的做法如下:1.遵照医嘱用药,正确使用吸入药;2.定时复查;3.认真记录哮喘行动计划;4.每天使用峰流速仪测量肺功能;5.心情愉悦;6.均衡营养;7.保证睡眠质量;8.合理运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