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攻补兼施法治疗癌性肠梗阻 |
| |
攻补兼施法治疗癌性肠梗阻 □闫京涛
张某,男,84岁。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因腹胀、腹痛、纳差、乏力、消瘦,到某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右肾占位,进行穿刺病理提示恶性淋巴瘤,诊断为右肾恶性淋巴瘤、癌性肠梗阻,因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拒绝化疗等特殊治疗,求中医治疗。既往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病史10年余,服药治疗,病情基本稳定。 症见:面色黯,腹胀、腹痛,进食后为甚,不欲饮食,乏力,大便3天未排,小便正常。舌质黯,舌下脉络暗紫,苔白,脉涩弱。 西医诊断:右肾恶性淋巴瘤,癌性肠梗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中医诊断:积聚(脾胃气虚,瘀毒内结)。治宜补中益气,行气开郁,解毒散结,方以四君子汤、四逆散加减。 处方:党参20克,黄芪30克,麸炒白术12克,柴胡12克,麸炒枳壳20克,焦槟榔20克,赤芍15克,陈皮15克,莪术10克,厚朴2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浙贝母15克,壁虎10克,炒火麻仁30克,甘草6克。共5剂,每天1剂,每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空腹温服。嘱患者半流质饮食,少量多次,禁食生冷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 复诊:患者诉服药3天大便2次,腹胀、腹痛明显减轻,饮食增多。效不更方,守上方治疗1个月,腹胀、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纳食基本正常,饮食起居均可自理。目前,该患者仍服用中药治疗,病情稳定。 按语:《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患者年老正气渐损,脏腑渐虚,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则生胀满,气为血帅,气虚则血瘀,久则瘀毒内结,蕴结腹部发为积聚,故见腹腔肿物,阻滞腑气,腑气不通,故见腹胀、腹痛等症状。方中党参、黄芪等健脾扶正,补中益气,以补开塞为君药;柴胡、枳壳、厚朴推陈致新,行气除胀;赤芍、莪术、玄参、牡蛎、壁虎、浙贝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消症积共为臣药;火麻仁养血,润肠通便为佐药;甘草调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选方用药谨守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之病机,守方守法,故能取得较好疗效,但本病多为毒邪炽盛,易耗伤正气,致正虚邪盛,缠绵难愈,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