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 □汪利合 李松伟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比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多见。ACL损伤常同时发生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关节囊等损伤。 致伤机制 ACL断裂多为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强力外展损伤的结果。在非负重下强力过伸可发生单纯ACL损伤,膝关节过屈也可以发生ACL损伤。 损伤的类型及部位:ACL在体部损伤发生率比在股骨髁部附着点和在胫骨附着点要高,胫骨附着点损伤有时表现为撕脱骨折。ACL损伤导致膝关节前向不稳定,如果并发膝关节二级稳定结构如MCL损伤、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损伤、半月板损伤,常可出现复杂的前内或前外旋转不稳定。只要内侧关节囊或外侧关节囊韧带中1/3损伤,即可产生前内或前外旋转不稳定,甚至单纯内侧半月板切除后也可以出现前内侧旋转不稳。当外侧关节囊韧带中1/3损伤时,可以出现膝关节Jerk试验(检查关节后方不稳定的特异性试验)阳性。ACL损伤可以加重膝关节旋转不稳定,所以有人认为前内侧旋转不稳定必须同时具备ACL损伤和膝内侧结构损伤。对于前内侧旋转不稳,单纯外侧关节囊韧带中1/3损伤,或单纯ACL损伤均可发生。一组报道的47例中有6例为外侧关节囊韧带中1/3损伤而ACL正常,2例仅系ACL损伤。可见ACL损伤,在前内或前外侧旋转不稳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在检查ACL损伤的同时,发现膝前内或前外侧旋转不稳时,应一并进行处理。 ACL损伤多合并有MCL损伤及半月板损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曾报道419例ACL损伤,急性期内侧半月板损伤为31.1%,如不重建ACL,慢性期内侧半月板损伤率明显增加,可达78.8%。 治疗方法 ACL损伤后在急性期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一般认为急性期手术修复重建,会加重创伤,造成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差。通过大批随诊发现,经保守治疗,1/3的患者无关节不稳,1/3的患者运动时出现不稳,1/3的患者平时活动时有不稳感,这些都提示ACL损伤早期可先进行保守治疗,但ACL股骨附着点或胫骨附着点撕脱,最好早期手术治疗,这样交叉韧带功能恢复较好。 1.非手术治疗 单纯ACL断裂或不全断裂,可先用长腿石膏固定患膝于伸直位,注意在石膏成型前将患侧胫骨上端向后推,固定4周~6周。石膏固定后开始股四头肌训练。 2.手术治疗适应证 (1)胫骨、股骨止点撕脱骨折者,闭合不能复位,应早期手术复位。 (2)有内侧半月板破裂伴膝关节交锁不能自解者应手术探查。 (3)膝关节脱位,ACL断裂合并PCL、LCL断裂,宜早期修复LCL,如PCLⅢ度损伤,则要先重建PCL及后外角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先保守治疗。 3.ACL修复方法 (1)股骨髁附着点撕脱修复。应将韧带的断端重新缝回于股骨外踝的内侧面偏后方。固定点偏前是易犯的错误,尤其是应该将前内束向后方缝合,以使新缝合的位置符合正常的附着位置。 (2)胫骨附着点撕脱修复。在关节镜下自胫骨上端前内侧向股骨髁间隆凸部钻通隧道,韧带断端缝以固定钢丝,并将钢丝自隧道引出固定于胫骨上端前内侧。将钢丝拉紧,韧带断端埋植于骨孔后,结扎固定于患膝屈曲30度位。 (3)韧带实质断裂修复。急性期一般不处理,如按下述处理在韧带实质断端两头,分别用肌腱缝合法固定,近股骨髁附着点一侧的缝线自胫骨上端骨孔穿出后固定,靠胫骨附着点一侧缝线自股骨髁骨孔穿出固定。大多数患者术后仍有不稳,需要再次重建。 (4)胫骨髁间隆凸部撕脱骨折修复。可用钢丝缝过腱骨连接部或横穿骨片后,再穿过胫骨前下方骨孔打结固定或用1枚空心螺钉固定。 (5)术后处理。以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撕脱骨折缝合者固定4周,止点撕脱及中部断裂者,固定6周,拆除后练习膝关节活动。 由以上各种方法可以看出,ACL断裂部位不同,其修复方法不同。在病例中,以A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用钢丝缝合固定修复组的效果为最好。骨块较大者可用空心螺钉固定,固定方法简单易行,且固定可靠。韧带附着点撕脱用钢丝缝合修复的结果,就不如前者。 其原因有二:1.撕脱骨折愈合比韧带愈合快,外固定时间稍短,关节活动功能较早恢复;2.两种方法对韧带附着点的修复不同。如前面所述,韧带中各部分纤维的附着点呈一定形式排列,撕脱骨折者,于骨折复位后,韧带附着点即完全恢复正常。而撕脱韧带的缝合,虽然附着部位直视下尚准确,但韧带各部分的排列与紧张度,却很难达到原结构。现在可用5号爱惜邦缝线替代钢丝缝合固定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固定效果与钢丝相同,且无金属异物存留体内。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