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无危险因素出现了脑部病变;偏头痛多年,单纯治头痛无缓解……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患上卵圆孔未闭。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十一病区,请该病区的医师宁宏洁、信鹏程来谈谈卵圆孔未闭的问题。 卵圆孔未闭与脑缺血关系密切 一年前,39岁的刘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无晕厥及意识丧失,无明显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腔隙性脑梗死。 “每次头痛发作,我都非常痛苦,有时候服用止痛药也没效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刘先生说。随后,刘先生就诊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卵圆孔未闭。 该院心内科十一病区团队经综合评估,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为刘先生进行了卵圆孔介入封堵术。不到1小时,手术完成。术后观察24小时,刘先生就出院了,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他到门诊复查,结果显示正常。 “患者比较年轻,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却出现脑梗死,我们高度怀疑为卵圆孔未闭。后经检查评估,证实了这一判断。”宁宏洁说。 宁宏洁说,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脑缺血关系密切。其机制为脑的矛盾栓塞,即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动静脉系统之间的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系统栓塞。正常人左心房、右心房之间有压力差,左心房压力略高于右心房压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如咳嗽等)会出现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压力,导致右向左分流。由此可见,卵圆孔未闭是形成脑的矛盾栓塞的潜在条件。 卵圆孔未闭一定要治疗吗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它能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通常,卵圆孔在出生1年内会自然闭合,如果大于3岁卵圆孔还没有闭合,就被称为卵圆孔未闭,心脏会因此留下一个小小的“心眼”。 大量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不明原因脑缺血事件的概率显著升高。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卵圆孔未闭是最常见的一种。对于有偏头痛、用力性晕厥、暂时性失语、平卧性呼吸困难、直立低氧综合征或脑栓塞的患者,应筛查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对于有不明原因脑缺血病史者,证实有卵圆孔未闭的,应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 宁宏洁说,此外,卵圆孔未闭在偏头痛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在深呼吸、咳嗽等状况下,静脉系统微小血栓经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引起脑栓塞;某些可能引起偏头痛症状并通常应于肺循环代谢降解的神经体液,未经降解直接由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 同时,信鹏程提醒,卵圆孔未闭是否需要治疗,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卵圆孔的大小等,给予专业的建议。若患者自身没有临床症状,经检查评估,可以不处理。但卵圆孔未闭者患脑卒中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如果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病毒可能会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引发心肌炎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卵圆孔介入封堵术风险小、效果好 在临床上,卵圆孔未闭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也难以发现特异性改变,很容易误诊、漏诊。那么,该如何确诊卵圆孔未闭呢? 信鹏程说,卵圆孔未闭的确诊,第一种方式是采用超声声学造影发泡实验,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让患者咳嗽或做瓦氏动作增加右心房压力,出现右向左分流,以增加检查的敏感性。第二种方式是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声学造影剂检查,用于存在感觉异常、神经疾病患者。 目前,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广泛应用,卵圆孔介入封堵术逐渐代替了开放手术。卵圆孔介入封堵术是微创手术,只需要在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后置入导丝,即可将导管从股静脉送达下腔静脉,然后到达右心房,并将封堵器送到卵圆孔未闭处进行封堵,通常0.5小时~1小时就可完成。 “术后,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左右,并定期到门诊复查。”信鹏程提醒,卵圆孔介入封堵术已经很成熟,2021年,该院心内科十一病区在主任牛思泉的带领下完成该手术近百例,从随访结果来看,效果大都非常理想。
专家简介
宁宏洁(左图),从事心血管病介入工作8年,专业方向为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信鹏程(右图),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介入治疗工作多年,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