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成功救治呼吸道异物患儿
本报讯 5月11日,对1岁多的牛牛一家来说是备受煎熬的一天。10天前,牛牛出现反复咳嗽气喘,时有发热,曾在居住地附近的诊所治疗,但效果不佳,稍一活动就气喘、呼吸困难。5月10日,家人带着牛牛到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提示“右侧主支气管异物并右肺气肿”,是有异物呛入牛牛的呼吸道了,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因取幼儿气道异物风险极大,易损伤气管璧,从而造成并发症气胸,危及生命,当地医院建议将牛牛转到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救治。 患儿需要紧急救治。但是,自5月初以来,平顶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当地医院请示平顶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安排急救车将患儿点对点转送至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5月10日深夜,牛牛被转入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该院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为牛牛办理了住院手续。该院儿科主任胡香玉立即组织会诊,并积极进行术前检查和相关准备。儿科支气管镜治疗组医师赵创奇、周钊鹤,护士陶娟、李冠琼在该院随时待命。 5月11日8时30分,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检查,副主任医师赵创奇等开始为牛牛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术中,在牛牛的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发现有异物卡顿,因异物卡顿时间过长,已被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包裹。这给异物取出增加了难度。牛牛的气管壁比较狭窄,分泌物偏多,并且肉芽组织把异物包裹得非常紧,气管内镜下很难看清异物全貌,稍不注意就会损伤气管壁,操作时必须慎之又慎。赵创奇在3名助手的协助下,历经半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异物终于被安全、完整地取出来了,原来是一枚坚果样异物(花生)。 异物取出后,牛牛的右肺通气恢复正常,气喘、呼吸困难缓解,脱离了生命危险。牛牛的家长看到取出的异物,一直紧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连声向医务人员道谢。 据胡香玉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异物可存留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内,根据阻塞的部位及梗阻程度不同,可引起咳嗽、气喘、声嘶、呼吸困难、窒息等,常常有肺不张及阻塞性肺气肿等并发症,治疗必须及时,否则后果严重,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据了解,赵创奇一周内已通过小儿支气管镜检查为2名患儿成功取出了支气管异物。他说,家长一定要照看好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避免呼吸道异物的发生。他建议,孩子吃东西时要保持安静,哭闹、大笑、边吃边玩等都会增加食物呛入呼吸道的机会;3岁以下的孩子要避免食用坚果、果冻等容易呛入呼吸道的食物;要给孩子选择没有小零件的玩具及物品;如果孩子吃东西时被呛到了,即使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也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呼吸道异物的可能。 (杜如红 陈 胜 代立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