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析经方辨治泄泻的规律
脏腑相关论的应用体会
中医辨治脱水的思路与方法
让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味更浓
1
11 1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辨治脱水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辨治脱水的思路与方法
□李德俭

   脱水是临床急症之一。水是万物生长之源,古人认为“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从而把水看成生物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包含精、津、液、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脱者,耳聋……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的文字说明,《伤寒论》指出“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等,禁用汗法,否则重伤津液。温病学家论述外感热病为传变极速,易化燥伤阴耗液,并提出“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观点。
    在舌象的变化过程中,脱水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少阴寒化证,苔白;失血者,舌淡;失津者,舌红无苔;失精者,舌燥无苔。
    水液代谢紊乱是导致脱水的主要原因,比如高热、多汗、呕吐、泄泻、失血、多尿或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不能吸收、输布津液,均可导致脱水。该病必须采取急救之法,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将多年诊疗经验总结为如下之法。
    调和营卫敛汗法。该法用于津液脱之证,素体营卫虚弱,感受外邪,症见表虚证,医者若辨治失误,会重用麻黄等发汗之剂,使卫阳更虚,营卫外泄,症见恶风寒,大汗淋漓,全身无力,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缓无力。治宜调和营卫敛汗之法,方用桂枝汤加黄芪、煅牡蛎等。方中桂枝汤可调和营卫,黄芪能补气固表止汗,煅牡蛎可止汗敛阴。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对汗出过多而致低血钠证疗效显著,亦可用于治疗周期性低血钠证。在脱水严重时,宜配合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快速补液,这对重度脱水特别重要。
    生津养阴润燥法。该法适用于津脱、精脱之证。阳明气热炽盛,而致气营(血)两燔;症见壮热口渴,汗出心烦,神昏谵语,身发斑疹,身痛,苔黄或焦黑,舌质紫绛等;一般选用玉女煎治疗。病情重者,选用清瘟败毒饮。该方是由白虎汤、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四方组合而成,数方综合协调,能大解热毒而清气血,故有清瘟败毒饮之名。
    以阳明温病为例,症见身热腹胀,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震颤,苔干黄或焦黑,脉象沉弱,此为津液枯燥,即所谓“无水舟停之候”。此时,邪气虽盛,正气已虚,必须采用寓补于攻之法,从而起到扶正祛邪之效,方用新加黄龙汤加味,以益气生津。方中人参、甘草可益气扶正,大黄、芒硝可泄热软坚,麦冬、生地黄、玄参可滋阴润燥,海参能滋补阴液,姜汁能宣胃肠气机,当归可使气血和畅,胃气宣通,则药得以运化,能够发挥祛邪扶正之作用。
    开闭固脱。该法适用于津液俱脱热毒内陷、温病失治之证。症见身热如焚而手足厥冷、神昏谵语,痰壅气粗,言语不清。
    若热毒内闭,致使热毒内阻而闭,阳气外越而脱。症见肤冷汗出,气息短促,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气短息促,手足冷,大便闭,舌绛色暗,脉沉弱,这是脱水精竭之证,应清心开窍,选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以醒神开窍。
    理气血,调阴阳。该法适用于血脱之证,中医理论认为,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导致血脱的主要原因。对此,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提出“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观点。笔者认为,此时应维持阴阳平衡,调节人体的正常水液代谢是根本。其中,若阴虚,热炽失血者,应养阴、清热、止血,可选用玉女煎、百合固金汤等;若热毒炽盛,迫血妄行者,应清热解毒,凉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
    回阳救逆。该法适用于津液俱脱的阳衰证,症见呕吐,下利,汗出,脉微细,精神萎靡,倦卧,四肢厥逆,小便清白,舌淡苔白。此为心肾两虚、阳亡衰微之故,应抓住时机,争取早期治疗,可取良效。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延误时机,随之呕吐、厥逆等证势必接踵而至,此时应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其中,若有汗出者,可加人参、煅牡蛎等药。笔者应用该方治疗脱水,在辨证准确、灵活用药的情况下,屡获良效。
 (作者供职于鄢陵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