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析经方辨治泄泻的规律
脏腑相关论的应用体会
中医辨治脱水的思路与方法
让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味更浓
1
11 1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让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味更浓
 

让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味更浓
□丁林国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历数千年的沉淀,中医药不断完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传承模式。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将人才需求方向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以期构建适应时代需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味更浓。
    编写易于推广普及的教材
    将中医药的思想、经验和技术升华、转化为相应理论、课程、教材。好教材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好教材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并具备理论化、系统化、模块化的特点。加强中医药理论、课程、教材建设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推进“经验知识体系”向“理论知识体系”转化。管理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收集整理老中医的经验,收集整理民间中医药经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完善中医药资料及素材,并进行描述、分类、加工、整理。二是推进“潜知识”向“明知识”转化。制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分层分类教学方式方法,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知识”转化为易教便学的“明知识”,降低学习门槛和对学习者的素养要求。三是推进“宽泛概念内涵”向“统一化概念内涵”转化。加强对中医药的学术研究,邀请全国名中医以现场研讨和临床验证等多种方式,对中医药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进行统一诠释、明确内涵、形成共识,编写易于推广普及的教材。
    探索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融合模式
    一是完善中医药高等教育层次。高水平大学应开设中医药专业,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学习中医的机会,同时发挥中医药大学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二是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精华,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因此在院校教育中应当加强中医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加强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中医思维”“早期模拟临证”“提高临床技能”4个模块入手,构建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强化临床技能为核心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强化中医临床能力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加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将现代科技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多对一”带教模式,进一步推动“中学西”“西学中”的实践,推动现代科技思维与中医思维的融合,推进现代科学与中医药学科的融合。二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和运用。目前,中药炮制机理、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毒性毒理研究等学科已广泛运用了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要与时俱进地将现代科学和中医药结合起来,使之优势互补。例如让中医药大学牵头与相关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流派、古今病案数据以及“望、闻、问、切”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传统医药知识图谱,研发智能四诊仪,使中医诊疗、开方、抓药、煎药、服药全流程信息化,不仅方便群众就医,还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