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小雪节气话养生
走好新时代的中医药之路
菘 蓝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与禁忌
1
11 1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走好新时代的中医药之路
 

走好新时代的中医药之路
□赵来法

 

   今年10月份实施的《河南省中医药条例》指出,发展中医药应当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
    当前,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中医药之所以被认同、被运用、被传播,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根本在于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和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下苦功夫是难以学到真经的,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当今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源于2000多年前。通过历史的长度和时间的跨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她能沿袭至今、光彩依旧是因为一代代的中医人“博采众长、勤求古训、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
    作为当代中医人,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好,是当前摆在中医人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的中医药之路,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第一,把握好中医药与古文典籍的关系。中医药的古文典籍是中医药延续至今的“生命之源”“根本所在”,更是中医药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宝贵物质财富。能够读懂古文典籍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基础。原本的中医药学都是以古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如果我们连古文都看不懂,还怎么去学习,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实践。当然,学习古文典籍确实费神费力,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当时的医疗环境、生活环境不够了解,对当时的语句表达方法不熟悉所导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学习掌握古文典籍的字、词、句入手,加强不仅限于中医药学方面古文知识的学习,要勤学、善思、多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在内心热爱中医,愿意学习中医、继承中医、发扬中医,才不会被中医晦涩难懂的文字打倒,而会知难而上,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博大奥秘、神奇疗效。
    第二,把握好中医药与拜师学艺的关系。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继承好中医药,仅仅通过学习文献是不够的,更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的丰富经验、经典医案,尤其是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面的治疗经验,做到全面总结、深刻领会。作为老师要认真总结自己辨证施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维,总结形成医典医案,便于他人学习和借鉴,也便于珍藏和传承下去。
    第三,把握好中医药与继承创新的关系。中医药蕴藏着无穷的医治方法和手段,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进行全面挖掘,把挖掘出来的东西认真梳理,符合当下实际的要继承下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当然,在应用的同时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因为中医最讲究辨证施治、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的关系,所以只有把握好中医的精髓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第四,把握好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医与西医不是对立的、抗衡的、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两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进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河南省中医药条例》从多个方面为河南省中医药发展规划了路径,继承发扬中医药需要一代代的中医人拿好“接力棒”,持续发力,持续努力,持续给力,迈向中医药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为濮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