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玲
肿瘤为一种身体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后所形成的肿块病灶,根据病理表现不同被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普遍预后较差,并且治疗期间极易产生严重心理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压力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笔者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心理负担进行了汇总,并探讨可用于改善患者病情的常见护理措施。 常见心理负担 一些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临床上有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从确诊后的心理反应情况主要包括4个阶段:一是最初,多数患者的心理会受到极大冲击,多处于恐惧阶段,一部分反应剧烈者还会出现眩晕、心慌,甚至休克现象。二是当患者经历情绪波动后,慢慢冷静下来,则开始怀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多通过否认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感和痛苦程度。三是当病情得到明确后,多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暴躁、愤怒等情绪,进而影响饮食、作息等。四是多数患者会慢慢接受自己身患肿瘤这一事实,进而陷入长期的抑郁、焦虑、痛苦中。 心理护理方法 考虑到肿瘤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负担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一是在刚得知患病的恐惧阶段,护士需通过提供独立休息空间、家属陪同、交流谈心等方式,帮助患者增强安全感。二是在情绪平静时,患者处在怀疑、否认阶段,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正确引导及思想沟通工作,通过个体化健康宣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告知治疗现状、癌症并非绝症,积极配合治疗也有治愈的可能等。三是当病情确诊、患者也意识到事实不可改变时,护士需要通过耐心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可以通过分享既往成功救治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四是为避免患者在后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士可通过听音乐、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但是,为了获得预期干预效果,护士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需要借助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由此,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以顺利接受后续治疗。 恶性肿瘤并非绝症,即便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在临床实践中,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因存在较大心理负担,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除予以精细的生活照料外,还可从改善心理状态入手,比如护士针对不同心理负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