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春季话养生 |
|
□朱璐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养阳、防风、护肝、健脾为中医春季养生的四大方针,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 说“衣”——莫忘“春捂” 春季天气变化较大,尤其是早春时节,常有寒潮来袭,人们要及时添加衣服,以防被春寒所伤。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季是舒缓、开放、宣泄的季节,人们着装应与之相应,不宜过紧。 对于“春捂”的原则是“不捂不行,过犹不及”,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话“住”——勤通风 在日常生活中,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春回大地,万物滋生,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因此,人们还要注意室内环境卫生。 另外,人们春季应“夜卧早起”,即应晚睡早起。 品“食”——多甘少酸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曰:“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一方面,春季为肝气偏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另一方面,因甘味气性柔缓,可使肝气柔和地升发;同时,甘味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春季要顺应春升之气,人们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助长、充实、升发阳气,增强抵抗力,抵御外邪侵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中医认为,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黄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春季宜养肝 肝脏不仅具有维持全身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还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调节血量的作用。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脏是人体的“将军之官”,人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全看肝气是否充足,肝气充足的人显得聪明,并且反应敏捷。 人们春季养肝,包括饮食养肝,如饮食宜多甘少酸;情志养肝,即要心胸开朗、积极乐观;睡眠养肝,在夜晚11时~凌晨3时是肝胆经脉运行的时间,卧则血归于肝,所以我们要在夜晚11时之前入睡;运动养肝,在春天适合进行散步、慢跑、放风筝等活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