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丽
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问医生这个问题:我家宝宝的黄疸要紧吗?需要治疗吗?为了避免家长过度担忧,今天我们聊一聊关于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以双眼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为特点。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黄疸,但早产、感染、酸中毒、缺氧等情况均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典型症状 轻者仅面部、颈部皮肤颜色发黄,重者可蔓延至躯干、四肢和巩膜,以及粪便颜色发黄,但尿液颜色不黄。其中,一部分患儿还有轻度嗜睡、食欲下降等症状。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天~3天或者早产新生儿出生后3天~5天出现皮肤黄染症状,一般1周~2周消退,也可能持续45天左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如果黄疸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可不予处理。 病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早产新生儿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黄疸程度较严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值,或每天上升超过85微摩尔/升;黄疸进展快且持续时间长,足月新生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新生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或血清胆红素大于34微摩尔/升(2毫克/分升)。 治疗方法 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是一种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非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新生儿的尿液排出体外。日光灯或太阳光照射也有一定疗效,故适当晒太阳也可以帮助新生儿消退黄疸。 药物治疗 口服益生菌或静脉注射使用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换血治疗 主要用于治疗溶血性黄疸和急性胆红素脑病。 其他治疗 防止新生儿低血糖、低体温,纠正新生儿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等。 如何预防 孕妇需要做好孕前体检;注意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避免使用镇静剂、麻醉药物等;避免吸烟、酗酒,严禁吸毒。 早产新生儿应该在监护室中观察,等到可以正常吃奶、体重增加、身体状况稳定了再出院。 注意事项 早干预:“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是非常重要的。 多观察:经常给新生儿测黄疸。 饮食注意:建议家长给新生儿补充充足的水分,因为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排出;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妈咪爱、金双歧等,这些药物可以使胎便尽早排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湿祛黄的作用。 观察排便情况:家长除了注意新生儿饮食,还要多观察其大便、小便颜色;如果大便呈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发现尿液特别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尤其是早产新生儿,要多做抚触按摩,这样可以促进黄疸消退,减轻黄疸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黄疸时间延长不必恐慌: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黄疸,医生会帮助其判断黄疸类型。新生儿出院后,如果出现黄疸加重或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复杂,且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供职于商丘市中医院新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