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盆底肌在人体结构中的作用是支撑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可控制排便及维持阴道紧缩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妊娠和分娩导致盆底肌松弛引发的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尿不尽、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道干涩、便秘及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则会在咳嗽、打喷嚏、跑步、跳跃时发生漏尿现象,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应尽早采取预防性措施。 第一,引导孕妇关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因为大多数孕妇缺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可以通过健康讲座、产后保健相关视频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强调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危害,提高其重视程度及保健意识。 第二,指导产妇在产后进行盆底功能训练。训练方式有很多种,都比较简单,在家中就可以进行。 提臀训练 产妇保持站立状态,双手放松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并拢,配合呼吸,开始提臀练习;吸气时将臀部上提,小腹收拢,保持盆底肌呈收缩状态,坚持5秒钟;呼气时放松臀部及小腹,呈自然站立状态,即完成1次提臀训练,20次为1组,每天练习5组~8组。 腹式呼吸训练 产妇保持平躺状态,双手放在腹部开始练习深呼吸;吸气时收缩腹部,坚持5秒钟;呼气时逐渐放松腹部,反复交替进行,保持节奏,每次练习10分钟~15分钟,每天练习1次~2次。 凯格尔运动训练 产妇保持平躺状态,双膝弯曲,双腿向两侧分开,双手放松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部肌肉,保持5秒钟~10秒钟后恢复自然状态。其间可配合深呼吸,保持良好的节奏,每次练习15分钟左右,每天练习2次~3次。 阴道哑铃训练 阴道哑铃按照重量不同分为1号~5号;训练前将哑铃清洗干净,再放到阴道中,先从肛门收缩运动开始,收紧肛门3秒钟后放松,重复5分钟~8分钟适应后,再进行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训练;每天应坚持锻炼,训练时间和强度要量力而行,切记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如果阴道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训练。该训练方式不仅能增强产妇盆底肌力量,还能改善性冷淡。 排尿训练 产妇在排尿时先排出一部分尿后立即停止排尿,再排尿、再停止,分多次将尿液排出,有助于缓解阴道松弛,收缩括约肌和盆底肌。 第三,产妇分娩42天后可以到产后康复中心接受电刺激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盆底康复治疗是将电极片消毒后放入产妇阴道中,然后连接盆底康复治疗仪,由低到高逐渐增加电流和频率,达到舒适状态即可,每次治疗持续2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次。 第四,产妇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盐分、糖分的摄入量,应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建议产妇少食多餐,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而加大盆底肌的负荷;若长期便秘,可遵照医嘱服用通便药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尽量少用电子设备,坚持体育锻炼。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