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张可乐
不久前,在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洛阳市首届中医药名医名术名方”评选中,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有2名专家获“名中医”,获3项“名术”、3个“名方”,“洛阳正骨”频繁登上洛阳“三名”榜单,被传为佳话。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在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自1956年建院以来,该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在守正创新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现对本次荣获“洛阳市首届中医药名医名术名方”荣誉称号的“洛阳正骨”“三名”进行展示。
两位“名中医”:郭珈宜和王新卫 郭珈宜,女,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指导老师,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郭珈宜自幼深受祖父郭维淮的影响,耳濡目染,立志要学习中医、成为中医,为人民服务。自1991年大学毕业以来,郭珈宜已在中医骨伤教学、科研、临床上奋斗3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擅长治疗颈腰痛,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骨关节病症,以及风湿类风湿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软组织损伤、股骨头坏死等骨伤杂病。她总结出了“骨关节病的临床诊疗方法和防治策略”“平乐正骨舒筋通络活关四步法”“运用刃针配合PRP(自体血清干细胞)治疗髌骨关节病”等新疗法,并构建了平乐郭氏正骨“养骨理论”体系,提出了由外知内、由外治内、由外养内的中医外治“脏体同调观”。 多年来,郭珈宜一直坚守临床一线,年诊疗患者1万余人次,效果好、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她制定的骨关节病非手术治疗协定处方、平乐正骨骨关节病养骨方案、平乐正骨骨关节病非手术诊疗方案,已在全国20家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推广使用。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书23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主持、参与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并相继获得“洛阳市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医师”“洛阳市优秀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二届全省医德医风标兵”、洛阳市“五一巾帼标兵”“河洛工匠”等荣誉称号。 王新卫,男,主任中医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诊疗中心主任、骨与关节感染诊疗一科主任。 王新卫从事全身骨与软组织感染、急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愈合、骨与软组织缺损、关节感染、关节结核等疾病诊疗工作30多年,每年治疗患者上千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附骨疽(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他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整体论证,内外兼治,一期修复”的学术思想。他自行研制了骨炎托毒丸、骨炎补髓丸、骨炎拔毒膏、骨炎生肌膏等系列药物,并研制了骨髓炎外洗Ⅰ号方及骨髓炎外洗Ⅱ号方,熏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他结合多种现代医疗技术手段,使这些药物的效果更显著,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自2006年以来,在王新卫的带领下,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髓炎科被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协作组组长单位。他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工作,主持《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慢性骨髓炎》的制订工作。目前,在临床上,王新卫团队正在使用的临床路径有:胫骨慢性骨髓炎临床路径,跟骨慢性骨髓炎临床路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路径。2021年,他被遴选为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青苗人才第二批培养项目指导老师。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近5年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在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科技研究成果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有在研厅(局)课题2项。 3项“名术”,以“术”显“效” 一、郭珈宜的“平乐郭氏正骨法防治骨关节病技术” 该技术是以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平乐郭氏正骨特色诊疗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骨关节相关疾病特色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平乐正骨形体辨识术、药物疗法、手法、揉药疗法、刃针松解术及养骨法等。该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科室医生应用该技术年诊疗住院患者4000余人次,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奖4项。临床研究证实,该技术可以减轻骨关节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软骨退变,具有安全有效、适应证广、患者痛苦小和易接受的优点。经过不断提炼和总结,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形成新技术一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一个,临床路径4个,中医适宜技术4项。该技术入选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备选库,在本院推广应用的同时,还在全国20家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推广应用。 二、鲍铁周的“平脊疗法” “平脊疗法”是鲍铁周在平乐正骨治筋疗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恢复脊柱平衡的方法,通过牵引、手法、中药熏洗等治疗手段放松脊柱周围失衡的动力肌;通过整脊手法改变脊柱失衡的小关节,从而恢复脊柱生物力线;通过外用支具稳定已经纠正的脊柱关节的位置;通过个体化功能锻炼,恢复脊柱周围动力肌的功能,最终使病变的脊柱恢复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该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脊柱疾病,应用手法整复、优值牵引法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退变及劳损性腰背痛、退行性脊柱病、骶髂关节紊乱等相关疾病,结合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对该疗法已初步进行临床研究分析,评价良好。 三、王丹丹的“六合耳穴疗法” “六合耳穴疗法”是根据太极八卦理论,以十二经络、全息理论为基础,运用天人相应、耳气通神的理论形成的一种特色耳穴疗法。“六合耳穴疗法”通过四诊合参(指诊、脉诊、舌诊、耳诊),在耳部根据太极八卦理论按方位布穴,达到改善症状、缓解不适、调理身体之目的。同时,该疗法从整体出发,进行整体调理,达到叠加效应,效果更好。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效果明确、能防能治、适用范围广、无毒副作用,老幼皆宜,取穴精而少,简、便、验、廉。 3个“名方”,为“洛阳正骨”增辉 一、郭珈宜的“平乐郭氏正骨滑膜炎验方” 该方来源于平乐郭氏正骨家传秘方,是郭珈宜在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着眼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点,根据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的病理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组药创新而成的。5年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中心平均每年应用此方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000多人。医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根据统计,此方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能使患者的关节腔积液减少,滑膜增生及滑膜血流信号均显著改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WOMAC评分(此评分是根据患者的相关症状及体征来评估其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同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CPR(一种炎性反应指标)、ESR指标(临床中常用的一个检验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66%。 二、周英杰的“硬瘫愈丸” 这是周英杰根据颈胸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中晚期出现的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关节不利、双下肢时不时有激惹性抽搐,且皮肤干燥、小便不利、大便干结、脉弦细、舌红少苔等肝肾阴虚、血虚风动之证所拟的方剂,主治创伤截瘫中期、恢复期出现的痉挛性瘫痪,依据适应证和功效被命名为“硬瘫愈丸”。“硬瘫愈丸”对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痉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等有较好效果。 三、刘威的“膝痹舒筋止痛汤验方” 这是刘威在继承平乐正骨药物外治法用药规律的基础上,基于“下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正骨烫药”(《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得到了此外用熏洗方。该方适用于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缓解期,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慢性术后疼痛,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 “膝痹舒筋止痛汤验方”在临床上已应用20余年,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本文图片由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新闻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