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须 通讯员 苗鸿炜 赵贺阳
2岁时,小男孩昌昌(化名)因不慎烧伤失去了耳朵和鼻子,依稀只能分辨出两只眼睛,多年来只能睁着眼睡觉,痛苦不堪。2022年,昌昌到郑州仁济医院就诊,经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和手术,正在逐渐恢复正常…… 昌昌来自驻马店市西平县。2016年春节,昌昌父亲在院子里的灶台煮肉。在父亲去屋里拿东西时,2岁的昌昌寻着香味走向了灶台,一不小心面部朝下,栽进了灶台下的柴火里。父亲听到凄厉的哭喊声跑出来时,昌昌早已面目全非:耳朵、鼻子都“烧”没了,眼睛只剩下两个“洞”,嘴巴也只剩一个小孔。 不幸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也给予了很多救济,一些爱心医院也给予了对应治疗。这让昌昌和父亲有了继续治疗的希望,也让昌昌的生活迎来了一丝曙光。 由于双眼睑都被烧毁,闭眼睡觉,对常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昌昌这里却成了奢望。 “孩子还小,以后的路还很长,他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每每想到这,昌昌父亲都泣不成声。 2022年7月7日,昌昌的命运因为一个人发生了改变。 当天,郑州仁济医院显微整形及手耳鼻唇再造中心主任吴召森,像往常一样来到兄弟医院交流会诊,而这次会诊的病例就是已经8岁的昌昌。吴召森走进病房看到昌昌时,心瞬间被揪得生疼。 双耳缺损、鼻缺损、口唇畸形、双眼睑损伤、暴露性角膜炎、手指缺损、大面积瘢痕……看着一大堆诊断记录,吴召森久久不能平静。 “我第一眼看到昌昌时,就感觉孩子太可怜了,了解完他的身世,更加坚定了要救助昌昌的决心。昌昌的眼睑需要尽早修复重建,不然很可能导致失明;缺损的手指、双耳、鼻可以再造,口唇也可以整形。”吴召森说。 当听到吴召森说出“他还可以治”时,昌昌用右手仅剩的两根手指,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拽着吴召森的手不愿放开。 会诊后没多久,昌昌就被接到了中国修复重建临床技术推广基地、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慢创康复(保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郑州仁济医院。经检查,昌昌视力很差,只有轻微的感光,加上口唇畸形,张不开嘴,饭吃得少,营养保障不了。如果昌昌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郑州仁济医院院长侯建玺了解到昌昌的情况后,斩钉截铁地说:“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 2022年9月,在郑州仁济医院的邀请下,多名省内外知名的整形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多名业界顶尖专家线上参加会诊,共同研讨昌昌的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难度非常大,如果做的话可以说是换脸了,需要分几期手术进行,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场专家直言不讳,“还要考虑昌昌的心理创伤问题。” 经省内外专家线上会诊6次,院内会诊10次,最终专家们为昌昌制定了3期手术方案:第一期是眼部手术,保住昌昌的视觉功能;第二期是鼻、嘴、耳等器官再造,让昌昌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五官;第三期是修复整形。 “器官再造本身就是临床上一种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技术要求较高的外科手术。昌昌多器官缺失,手术还要分期分次,难度更可想而知。尤其是眼睑和手指再造,不仅要造出外形,还要具备一定的功能。”侯建玺告诉记者,第一期眼部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后期还需要进行双耳、鼻、手指再造和面部整形,昌昌还有很长的治疗之路要走。 3月20日,记者从郑州仁济医院了解到,第一期眼部手术结束后,昌昌定期来医院复查,配合医生做相应的康复治疗,为第二期鼻、嘴、耳等器官再造手术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