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精神疾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中医骨伤疗法的特色与优势
浅谈气滞血瘀证的辨证要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
1
11 1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
 

□李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出发,中医药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中,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以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有望成为未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助力中医药行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进而步入数字化发展“快车道”。
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合力打造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完整中医药数字诊疗生态链,实现“数字化中医”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为实现数字化医疗转型提供发展模式。
    在院前阶段,通过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患者进行生命健康数据全面采集,并深入分析,研发中医体质识别系统、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系统,提供体质调理、养生保健、健康咨询、疾病预警、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并进行随访评估,形成覆盖面积广、参与程度深、作用时间长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应对当前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医疗资源紧张。
    在院中阶段,创新探索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信息精准采集关键技术,破解传统“四诊”和辨证过程中主观性强,缺乏统一描述规范的痛点。集成数字化分析得出病位、病性等诊断信息,实现辨证过程的标准化、客观化,助力形成共享、便捷、高效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决策系统。
    在院后阶段,推广智能中药房等服务,深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加强数字化便民惠民服务的要求。在中医理疗、中医康复智能设备等非药物疗法方面也展开积极创新探索,比如能自动定位穴位、智能配伍穴位、扎针、模拟针灸师手法的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等可借力数字智能方法扩容医疗资源。充分发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高效服务基层,弥补基层医疗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注重中医药保护与利用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通过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共享数据平台和实物基础上的中药材质量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可加强中药保护与利用。建设全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运用数字化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严把质量。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及中成药制造水平,加速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在中药材种植生产、中药饮片加工、提取技术革新、新药研发、制剂创新等环节发力,实现从中药制造到中药“智造”的转变。
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中医药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仅凭中医药的传统语言不足以有效揭示和充分展示中医药疗效机理,迫切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内在机理“说明白,讲清楚”。因此,中医药理论创新既是自身学术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医药数字资源是一座包含了晦涩的中医典籍、个性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中医药电子处方和病历数据的巨大宝库。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处方结构标准化,与经方医案、病证资料等汇集上传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对海量中医药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归纳,以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方证关联、中药药理规律,进一步筛选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功效明确的方剂、药对、单味中药,运用循证中医药学理论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试验,结合基础研究探索内在机理,形成证据详实、逻辑清楚的现代化中医药研究模式。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师承和院校教育。大量宝贵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停留在师承家传模式中,学习时间长,辐射范围窄,开发利用不充分;而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下的中医专业学生面临知识转化应用能力不足的难题。利用数字化、智能化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统技艺的动态传承;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构建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全面提高中医药各类优质数字资源的可及性,师承和院校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大年轻中医师、基层中医师提供多维度学习的可能性。此外,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培养一批兼具中医药知识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医工交叉型人才,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如今,中医药行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等中医药特色系统得以应用,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互联网中医院、智能中药房等数字化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等支撑保障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医工交叉专业人才不足、群众健康网络安全保障及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等。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中医药应用新场景,形成中医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医药服务群众健康发挥更大效能。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