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超
雾化吸入疗法是什么 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病人或家属对雾化吸入疗法会有疑惑及顾虑。现在,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雾化吸入疗法进行简单介绍。 雾化吸入疗法是采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微米级的气溶胶微粒,便于吸入并沉积至气道和肺部,从而直接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疗法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和呼吸道,经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吸收,起效快,局部浓度高。第二,用药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少。相对全身给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剂量更小,一般为5%~10%,体内吸收少,全身不良反应大幅减少。第三,使用方便。 雾化吸入疗法常用药物有哪些 雾化吸入疗法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后发挥局部抗炎作用。第二类为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及其复方制剂。第三类为黏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通过降低痰液的黏滞性等作用机制,促进痰液排出。不推荐将抗菌药物或者非雾化剂型雾化吸入。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厂家生产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未在我国上市的雾化吸入剂型,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非雾化吸入剂型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注射剂型中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辅料可能导致严重的气道痉挛。 雾化吸入操作要规范 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的吸入操作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疗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雾化吸入前1小时,患者不宜进食,要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防止雾化气流刺激而引起呕吐。清洁面部,避免涂抹油性面霜,减少药物在皮肤中的吸附。对于婴幼儿及儿童,应尽量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30分钟避免进食。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采用舒适的坐姿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的方式深呼吸,使药物尽可能充分进入气管和肺部。 雾化吸入治疗后,应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拭,及时漱口以减少激素类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积,尽量降低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对幼儿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再喂适量水。 对不良反应的处理 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反应。面罩式雾化吸入可能引起药物在眼部的沉积,刺激眼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换用口含式。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急剧且频繁的咳嗽甚至喘息等气管痉挛情况,要找到原因。如果是雾化过快过猛引起的,可降低流量;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处理。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在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干燥症、口腔黏膜改变、牙周炎等,这往往与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应注意加强口腔护理。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