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中
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该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高危因素 了解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对该疾病的提前预防和干预。 高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高血压病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薄,容易引发脑出血等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疾病。 吸烟、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健康饮食与运动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脑血管疾病。 控制盐摄入量 适量减少食盐摄入,可以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从而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增加优质蛋白质 适量摄入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清淡饮食 少食油腻、高糖食物,可以减少高脂血症、高血糖的发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增加有氧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当锻炼肌肉力量 增加肌肉力量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改善血压、血糖等指标。 调整心态和定期体检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脑血管健康。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检查脑动脉 颈动脉超声、头颅磁共振检查可以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提前发现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应对措施 突发脑血管疾病时,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保持冷静 突发脑血管疾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是救治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救治措施。 避免搬动患者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避免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应平躺,头部略抬高,以降低脑部压力。 监测生命体征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报告给急救人员。 了解病史 向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如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医生制订更为准确的救治方案。 配合医生救治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全力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