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反复发热 警惕隐性误吸 |
|
□于芳
误吸是指在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液体或固体食物、分泌物、血液等进入呼吸道的过程。误吸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显性误吸指误吸后,患者立刻出现刺激性的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发绀、窒息等表现;隐性误吸指误吸后患者没有咳嗽症状,由于发生率较高,不易发现,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漏诊。 为什么会发生隐性误吸 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受到损伤,不能敏感地感受信号传递,导致吞咽反射功能减弱,就会发生误吸。如果声带的感觉受损,咳嗽反射功能减弱或消失,也会发生隐性误吸。隐性误吸患者通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甚至出现肺部感染。 发生因素 年龄 老年人的食管括约肌较松弛,咽喉部感觉功能减退,吞咽反射与咳嗽反射功能减弱,由于长时间卧床,活动量减少,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滞留,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导致误吸。 疾病 意识不清、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误吸,尤其是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患者。当患者在鼻饲中和鼻饲后处于平卧位或头部角度过低的时候,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咽喉部,发生误吸。如果鼻饲时速度过快,也容易使患者胃内食物反流,造成误吸。 体位 平躺进食或仰头进食时,患者容易发生误吸。 误吸的危害 误吸可导致肺炎、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呼吸困难 误吸可能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肺炎 误吸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肺部,引起肺炎等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如果误吸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窒息 严重误吸可能导致患者窒息,甚至死亡。 怎样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采取半卧位、侧卧位、坐姿等体位进食,可以降低误吸的风险。偏瘫患者可使用健侧半卧位喂食,利用重力作用摄入食物,有利于吞咽,并且减少患侧食物残留。有鼻饲管的患者,每次注食前,应先抽取胃液来判断胃内容物是否排空;如果从胃内抽出食物,就需要延长注食间隔时间。无论患者有没有鼻饲管,进食后都应保持30分钟~1小时再恢复卧位。另外,患者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应少量多次进食,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作者供职于海南省中医院康复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