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树军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人工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去除,将血液输回体内,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ECMO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呼吸衰竭、心脏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泡内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饱和度降低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ECMO技术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ECMO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降低病死率。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表现为肺泡内液体渗出及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衰竭。ECMO技术可以为患者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可导致呼吸衰竭。ECMO技术可以提供临时的呼吸支持,等待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心脏功能不全 心脏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ECMO技术在心脏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减退导致的循环衰竭。ECMO技术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心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ECMO技术可以减轻患者心脏负担,降低心肌损伤,提高生存率。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ECMO技术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脑损伤 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缺氧、缺血等原因导致的脑组织损伤。ECMO技术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是导致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ECMO技术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脑水肿,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脑出血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组织出血。ECMO技术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患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是指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疾病。ECMO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肝衰竭 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严重减退,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需要。ECMO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临时肝脏支持,等待肝移植或药物治疗。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解毒功能减退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ECMO技术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疾病。ECMO技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脏功能突然减退的临床综合征。ECMO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临时的肾脏支持,等待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的临床综合征。ECMO技术可以作为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他疾病 除了上述疾病外,ECMO技术还在以下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缺氧导致的脑损伤。ECMO技术可以提供临时的呼吸支持,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中毒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是指由于毒物摄入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ECMO技术可以提供临时的器官支持,等待解毒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ECMO技术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ECMO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器官损伤等。因此,在使用ECMO技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权衡利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的应用领域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ECMO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ECMO技术是一种模拟人体心肺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人工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去除,再将血液输回体内,从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ECMO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血管插管、连接设备、运行监测和撤离等步骤。 血管插管 首先在患者的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然后在患者的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主动脉根部或股动脉分支。插管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连接设备 将插管与ECMO主机连接,包括氧合器、离心泵、管路等设备。氧合器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氧合的设备,通常采用人工膜肺或硅胶膜肺;离心泵是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并输送到氧合器的设备;管路是将血液从氧合器输送回患者体内的设备。连接设备时应注意密封性和安全性,避免漏气和出血等并发症。 运行监测 启动ECMO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设备运行状况。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设备运行状况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处理并发症。 撤离 当患者的病情好转或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时,应逐步撤离ECMO。撤离过程应缓慢进行,逐步减少血流速度和流量,以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冲击。撤离后应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过渡到自主呼吸和循环状态。 (作者供职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