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这些治疗失眠的方案吗 □康卓君
失眠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少人曾受到过失眠的困扰,出现失眠相关症状,如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觉醒、早醒等。慢性失眠或长期睡眠不足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以及交通事故、自杀的发生风险。若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助眠则容易导致药物的滥用和依赖。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治疗失眠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I)两大类。药物治疗能迅速起效,服药后很快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短期内疗效较好,但未从病因上解决失眠问题,存在头昏、日间残留效应、失眠反弹、认知功能损害等诸多不良反应。患者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耐受性增强、药物依赖、撤药困难等,不能治愈失眠。CBTI主要是针对失眠的病因,对患者的非适应性不良睡眠行为及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认知观念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消除条件性觉醒、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建立条件化睡眠行为模式的目的。 CBTI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短期内与药物治疗的疗效类似,可使至少80%的患者从治疗中获益,相比于药物治疗,效果持续,没有副反应,若复发后可遵照学习内容以自己为主导指导自身进行调节与恢复,疗效可长期保持。 CBTI措施包括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睡眠卫生教育、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 刺激控制疗法 只有当感到疲倦或昏昏欲睡时才能上床。 上床前1小时,停止所有智力和体力活动。 不能在卧室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阅读、吃东西、看电视或焦虑、担忧、胡思乱想。 若觉醒时间超过15分钟,则需要起床离开卧室,当感觉可再次入睡时才可回到卧室。 如果始终保持觉醒则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早上固定同一时间起床,这可以帮助获得一个规律的睡眠模式。 禁止在白天小睡、打盹。 睡眠限制疗法 将在床时间限制至平均总睡眠时间(平均总睡眠根据患者每周的睡眠日记得出),不论患者总睡眠多长,最初的睡眠限制不能低于4.5小时。 制定规律的觉醒时间,从而固定每晚的上床时间。 除了规定的在床时间以外,不允许其他时间有小睡等行为。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限制在床时间,造成部分睡眠剥夺,使睡眠驱动力增加,缩短入睡所需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 睡眠卫生教育 睡到第2天感觉精力充沛即可,过多的在床时间会造成睡眠片段化和浅睡眠。 固定觉醒时间可以加强昼夜循环规律,形成规律的睡眠。 白天规律锻炼能使睡眠加深。 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噪音能扰乱睡眠(即使没有从睡眠中唤醒)。 保持卧室的温度适宜。 饥饿会扰乱睡眠,睡前适当吃点东西对部分人睡眠有帮助。 偶尔服用睡眠药物对睡眠有帮助,但不推荐长期服用。 禁止使用咖啡因、尼古丁。 酒精可以使入睡更快,却会导致睡眠片段化。 不要试图入睡,当感觉睡不着时,可以起床做缓解烦躁、愤怒的事情。 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 认知疗法主要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来重建患者积极的、正确的与睡眠相关的认知观念,改变一些被高估的信念和对睡眠不切实际的期望。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矛盾意向法、认知重建、注意力转移等。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BTI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放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在睡眠环境中躯体与精神上的过度觉醒,常用的措施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冥想、正念身体扫描法、意象法和腹式呼吸法。 (作者供职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