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
“我的身体一向倍儿棒!”这是陈老先生的口头禅。近日,已有40年烟龄酒龄的陈老先生,在早晨用力大便时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不适,继而满头大汗。这种不舒服症状持续了30分钟仍未缓解,家人迅速把陈老先生送到医院就诊。医生接诊陈老先生后,经过查体、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做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放入1枚支架。随后,陈老先生的症状有所缓解。 医生说,在寒冬时节,血管容易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动脉粥样斑块容易破裂,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发病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夏季增高50%,死亡率较夏季增高33%。以心肌梗死为例,有关研究结果发现,冬季平均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增加2.2%。 陈老先生的患病经历也提醒我们,应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自身情况,消除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健康隐患。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到哪些,才能远离冬季心血管疾病呢? 起床不宜太快 冬季天气寒冷,是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受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每天的6时~10时,是血压的“高峰时刻”,约有40%的心肌梗死、29%的心源性猝死在此时发生。此外,冬天气温低,血管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若迅速起床,可能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现象,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更要避免起床太快。早上睡醒后,应该“赖床”3分钟,这期间多做深呼吸和伸展运动,让关节得到充分活动,然后在床上静坐2分钟后再下床活动。 不宜用力排便 有一些人存在血压高、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的弹性较差,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人们在大便时屏气用力,会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排便时,不要玩手机,尽量将排便时间控制在2分钟~13分钟内,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如果有便秘问题,排便也不宜过度用力,应该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宜一次大量喝水 建议睡醒后,先喝一小杯水,200毫升~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缓慢咽下。 早晨不宜剧烈运动 在冬天,建议人们将锻炼调整到下午比较温暖的时间段。运动前要充分热身,热身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项目,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不宜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过度用力的动作。 早餐不宜吃太饱 经过一夜的消化,食物已经消耗殆尽,早上血糖指数较低,如果不吃早餐,身体就会消耗储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这对肌肉和肝脏会产生负担。但是,早餐也不能吃得过饱,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后,大量血液会流到胃肠“支援”消化,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专家建议大家,即使起床晚了,也应该吃早餐。如果离午餐还有2小时~3小时,一般食用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尽可能确保种类多、营养丰富。早餐时间最好安排在7时~8时,此时人们的食欲旺盛,吃到七八分饱即可,也就是感觉胃里满的状态。 寒冬时节,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好心脑血管,才能远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为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本文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