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以儒融医 以医拓儒——探访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小寒时节话养生
祛除身体虚寒有妙招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肿瘤患者怎样合理饮食
1
11 1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以儒融医 以医拓儒——探访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常俊伟

   德操如山,为业首修仁慈心;精研医理,济世重在妙方术。在春秋卫国大夫蘧伯玉提出的“施仁爱于民,以德治国”等先贤文化和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黄河文化浸润下,在近200年的砥砺传承中,无论岁月风云如何变幻,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传承人都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以儒融医、以医拓儒,把济世为民的大医情怀,化成一段段祛疴疗疾的佳话。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第四代传承人,长垣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张景祖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和先辈医家的胸襟与主动实践,是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世代发展壮大的活水源头。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成就一方传奇。张景祖说,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传统文化根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蘧伯玉为代表的君子文化和不惧艰险的黄河文化。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长垣就是明贤会聚之地,他们所形成的先贤文化铸就了随后2000多年来长垣市人文绵盛的文化基石。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时任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因受权臣排挤而辞官后,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一日,孔子和弟子们路过卫国的蒲邑(长垣旧称),不顾舟车劳顿,便开坛讲学。后人为了纪念孔子随遇而安的精神,就把其讲学之处称为学堂岗。时至今日,在长垣市学堂岗村依旧保留有始于汉代修建的学堂岗圣庙。
    而在距离学堂岗圣庙几公里之外的长垣市伯玉村,保存有蘧伯玉的墓葬。蘧伯玉是孔子重要的挚友,其主张“施仁爱于民,以德治国”,被后世尊为“德圣”,被誉为“中国君子第一人”。
    与此同时,黄河文化也是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重要精神基因之一。历史上,长垣市一直饱受黄河水患之困,在屡次与洪水斗争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黄河文化,并成为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精神密码之一。
    “地域文化在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创立、发展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比如通过梳理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开创者,我在曾祖父张清连的历史脉络中发现,他本是乡间塾师,开办有私塾;又精通医术,时常行医治病,是儒家思想尊师重教、以医济世的真实写照。”张景祖说。
    据悉,清朝道光年间,张清连在父亲和祖父爱好中医的氛围熏陶下,逐渐对中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论语》《孟子》《大学》等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学习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中医歌诀。为了加强学习,他还到当时的县城药铺当学徒、拜访名医,以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张清连还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并将这些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中,由于疗效突出,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张清连最终创立了以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男科疾病,以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为主要特色的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在张景祖看来,张清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位儒医。儒医往往是先习儒,先为儒生,后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医生涯,并把医术作为济世救民,实现“达则兼济天下”儒生理想的手段,是内求于己,而不是唯有重视或刻意追求于外在的钱财和物欲。张清连的儒医风范,成为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在后续发展中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之一。
    张清连把毕生所学悉数传给了第三个儿子张超然,其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男科疾病,以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经验随之得到发扬光大。
    张超然深受儒家思想和黄河文化影响,在为患者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有一种不把疑难杂症治好誓不罢休的精神。他博览医书,并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在继承家学的同时,在中医外科、妇科、儿科等方面也有创新和突破。
    在行医过程中,张超然把医术传给了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张华甫(张超然的大儿子)和张庆瑞(张超然的四儿子)。
    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第四代传承人之一张景祖就是张华甫所培养的中医学徒。张景祖先后跟随伯父学习了8个春秋,其诊治疾病特色鲜明,经验独到,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患者中广获赞誉。
    内求于道,臻于至善。扎根基层37年,早已成为一方名中医的张景祖,直到现在,在每天早晨起床后,仍会雷打不动地诵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相关条文。在他看来,医者必须永不停歇地修德精术,而“医圣”张仲景的这两部经典著作,是中医以疗效显著而传承至今的根脉所在。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张景祖带领团队把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张景祖也取得了丰厚的业绩,他现为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客座教授,还先后担任10多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副会长和常务理事;荣获新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编著《常见胃肠疾病诊疗与调养》《当代名医效方精选》等专著10余部,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45篇;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
    大道至简,大雅于凡。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儒与医相依相存、同止同息;仁与道相促共进、融会贯通”,其传承数百年流光溢彩的背后,无疑与恩泽广施的精神一脉相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