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李润田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等节气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伴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气温不断降低,温度在小寒、大寒节气之间降到最低。民谚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这说明小寒时节防寒保暖很重要。 小寒时节,人们容易受风寒邪气侵袭,出现头痛、颈背僵硬、鼻塞、流鼻涕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在小寒时节,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风寒邪气侵袭身体,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提出,在冬天,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从而达到养护阴精、阳气的目的。此时,寒邪凝滞,人们还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俗话说:“冬练三九。”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和提高体质的好时机。正如民间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此外,无论是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防寒保暖都应置于首要地位。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如水与能量的补充、穿衣的薄厚、运动强度的大小等。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切忌暴汗受寒。 睡前泡脚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泡脚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即可。泡脚水中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加入一些中草药,如艾叶、红花等。泡脚水与中草药一并淹没脚踝,泡15分钟~30分钟即可,并不断加入热水,保持水温稳定。泡脚时,人们还可以进行足穴按摩,使筋脉得以舒展。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末端温度感觉功能较差,不能敏感地感受泡脚水的温度,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烫伤。此外,泡脚应在睡觉前1小时进行,并且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泡脚。 饮食养生 小寒时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饮食应以羊肉、生姜、红薯等暖性食物为主。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说明寒冬时期进行饮食调养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冬季以寒气为主,万物皆应养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使肾中精气汇集,滋养五脏。人们可以适量摄入羊肉、芝麻、核桃、花生等具有补益精血作用的食物,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太子参炖鹌鹑、远志枣仁粥等)。小寒时节,切记不可盲目进补,年轻人不能摄入过多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免出现痤疮、便秘等症状;老年人也应结合中医师的意见进补,避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情志养生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这是因为寒邪凝滞,收敛气机,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此时,人们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不良情绪。晒太阳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对钙离子的吸收,还可以激发食欲、改善大脑功能,使人体达到与自然、社会相平衡的状态。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小寒时节,到户外游园赏梅,也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志。 (郭敏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润田就读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