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称之为面瘫。这种病虽然不致命,但是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扰。 中医认为,面瘫的基本病机与人体的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有关,风邪乘虚侵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肌肉失去濡养,从而出现面瘫症状。风邪入侵,又常有夹寒、夹热、夹痰之别。 辨证分型 风寒外袭型 多因面部受到风寒侵袭身体,导致经气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患者出现面部肌肉僵硬、麻木,口眼歪斜,患侧不能闭眼,额纹变浅或消失,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 风热外袭型 多因风热之邪侵袭身体,导致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患者出现口眼歪斜、患侧不能闭眼,额纹变浅或消失,或伴发热、头痛、牙痛、目赤、口渴、咽痛等症状。 痰湿阻滞型 多因痰湿内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患者出现口角歪斜、头晕、身困乏力、舌体胖大、苔腻或白滑等症状。 分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 面瘫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1周以内,病情处于进展期,症状会逐渐加重,治疗以祛风为主。对于风寒外袭型,治疗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为主,药选防风、细辛、桂枝等。对于风热外袭型,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为主,药选金银花、连翘、黄连等。对于痰湿阻滞型,治疗以祛风除湿、化痰通络为主,药选黄芩、连翘等。同时,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手法宜轻,以浅刺为主,宜选择远部穴位,如合谷穴等。 恢复期治疗 面瘫恢复期是指发病后的1周至1个月,病情逐渐稳定,症状开始好转。恢复期的治疗宜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白附子、全蝎等中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瘫症状。 运用针灸疗法治疗面瘫,以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承浆穴、地仓穴、鱼腰穴等,针法以平补、平泻为主。 后遗症期治疗 面瘫后遗症期是指发病后3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但仍有一部分症状未完全恢复。久病气血耗伤,后遗症期的治疗宜采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川芎等。 运用针灸疗法治疗面瘫,宜选用补法,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宜扶助正气,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内病外治 运用内病外治法,在急性期可选用穴位贴敷方法,将中药制成贴敷剂,贴敷于面部相关穴位,比如乳突穴、太阳穴等,使药力直达病所;恢复期可选用面部走罐和闪罐疗法,促进面部经络气血运行,改善面瘫症状。 总之,面瘫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不宜过度劳累,避免面部受风寒,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可有效控制病情,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