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兆文
在儿科,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它通常是由于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这种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等,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肠套叠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肠套叠的症状 剧烈腹痛 患儿突然出现阵发性的剧烈腹痛,痛苦不堪。 呕吐 患儿腹痛后常伴有呕吐,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随后可能变为胆汁。 血便 肠套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可导致患儿血便,血便多为暗红色。 大便改变 患儿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便中可能带有黏液。 腹块触及 医生在腹部触诊时可能感到柔软的腹块,为套叠的肠段。 肠套叠的原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这可能与小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饮食改变、肠道感染等多种原因有关。在添加辅食阶段,由于婴幼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食物,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引起肠套叠。另外,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也可能是发病原因。 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多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梅克尔憩室、腹型过敏性紫癜、肿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等。 此外,气候变化大、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肠道受到寒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刺激,容易因肠道功能失调而引起肠套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儿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血便等,结合体格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X线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肠套叠的位置和程度。 造影检查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医生可以进行小肠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无坏死的肠套叠,医生可以采用气囊复位法,通过灌入气体使套叠的肠段脱套。 手术治疗 对于复杂、合并坏死的肠套叠,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套叠肠段切除或手术复位。 术后管理 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恢复情况,避免产生并发症。 预防肠套叠的措施 加强营养 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食物的质和量。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卫生,避免孩子肠道感染。 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孩子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注意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及时就医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疑似肠套叠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肠套叠是儿科中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腹痛、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肠道健康,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