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确山县人民医院
温县人民医院
漯河市源汇区人民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荥阳“行走的医院”提供上门服务
孟津区会盟镇中心卫生院
鹤壁市浚县新镇中心卫生院
急诊病房里的“摆渡人”
什么时候服药效果好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
安阳市殷都区卫生健康委
虞城县卫生健康委
清丰县卫生健康委
潢川县卫生健康委
1
11 1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荥阳“行走的医院”提供上门服务
 

小病平台来派单 大病“云端”专家看
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姚辉常

   近日,荥阳市卫生健康委依托日益完善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在全市推行了“行走的医院”便民服务应用模式。
    “行走的医院”是全科医生助诊包的昵称,如学生书包大小的助诊包内,浓缩了可提供30多个检查项目的诊疗设备。“行走的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云服务系统,打造远程专家门诊会诊系统。该系统每天可获得100个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的专家号源。
    “行走的医院”采取“网格+智慧医疗”模式,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入网入格,开创了基层患者就医新模式,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100个背着“行走的医院”的全科医生,通过设在荥阳市人民医院的“健康180指挥中心”调度平台,在群众有治病需求的时候,只有打一个电话或者扫一个二维码,就能即时、就近预约家庭签约服务医生。“行走的医院”会在第一时间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患者身边,有效满足了基层患者的治病需求。
远程呼叫 “行走的医院”可上门服务
    1月14日9时许,在荥阳市京城路街道百合路社区,70岁的付先生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四肢酸痛等。他的家人通过手机“郑好办”APP(手机应用程序)中的“县区服务”呼叫了“健康180指挥中心”。随后,荥阳市人民医院的“健康180指挥中心”调度派单给网格医生——百合路卫生室乡村医生陈娟。陈娟当即背上印有“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和常用药物等,前往患者家中。来到患者家中,陈娟首先询问患者的病情、查体,并为患者做了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检查,为患者开具处方,并向家属讲解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患者的知识与技巧,比如按时服药、营养均衡等。
    借助肩上的全科医生助诊包,网格医生可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做到及时响应,满足群众“防、治、管、康”需求,弥补了120救护车空间和时间上的不足。
“云端”可享受京沪专家会诊
    荥阳市推行的“行走的医院”模式,除网格医生这一层次支撑外,还有两个层次支撑:依托与网格平台对接的“健康180指挥中心”平台,统筹调度各级各类卫生健康资源,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收集、分析和使用健康大数据;每天有省级医院、市级医院知名专家(甚至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团队)作为“云资源”,让群众随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依据强大的“云端”服务支撑和医疗资源支撑,荥阳市实现“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县、云端帮诊断”的诊疗模式。
    前天,赵先生走路时不慎摔伤,对于做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等问题,赵先生及其家人有所顾虑。昨日,荥阳市人民医院的“健康180指挥中心”调度平台把赵先生的病情上传至专家库,在线专家发起会诊。听到专家的诊疗建议后,赵先生打消了顾虑,接受了当地医生保守治疗的建议。
    “‘行走的医院’服务体系让大医院门诊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增强了网格村级医生快速判断、紧急呼救、初步施救的优势,让网格村级医生成为省级医院、市级医院专家的‘眼睛’和‘助手’。”荥阳市人民医院负责人说。
    目前,自荥阳市“行走的医院”模式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已经接单800余人次,京沪知名医院专家团远程会诊90余人次,解决了基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目前,荥阳市100个背着“行走的医院”的全科医生,通过设在荥阳市人民医院的“健康180指挥中心”调度平台,在群众有治病需求的时候,随时接听群众的电话或者提供扫码服务,就能即时、就近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周到的诊疗服务,从而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行走的医院”模式能够第一时间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患者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避免群众舟车劳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等风险,打通了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