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格艳
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的诊断,还需要准确选择药物和正确的服用方法。由于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最佳用药时间,正确选择药物服用时间,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减轻不良反应。 在服药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服药的时间间隔。人们到医院看病取药,药品说明书或者内服药袋背面都写着服药时间:每日一次、每日两次、每日三次或四次、顿服等内容,大家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吗? 每日一次 每日清晨或晚上一次,并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药。可是,某些药物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比如地塞米松等,应在早晨餐后服用,可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吡啶类降压药也应该在早晨服用,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早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每日两次 每日早晨、晚上各一次,相隔12小时。可是,也有特例,比如抗抑郁药,服药时间是早上和中午,因为该药16时以后服用会影响睡眠质量。 每日三次 大家普遍认为,每日三次的服药时间就是三餐时间,于是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有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害;夜晚达不到治疗疾病的血药浓度。正确的服药方法应是每日早上、中午、晚上各服药1次,相隔8小时。 顿服 是指一次性服用,比如一日2片顿服,表示一天的用药剂量2片、一次性服下。“这种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这是患者经常问的问题。科学服药不仅对服用剂量有严格的要求,还有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这样,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其中,一些药物饭前、饭中、饭后服用,疗效有差异。 饭前 指进餐前0.5小时~1小时服药。药物的服用时间对于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有一些药物宜在饭前服用。 饭后 指进餐后0.5小时~1小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和促进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所以有一些药物最好在餐后服用。 饭时 指进餐过程中同时服药。进餐少许后服药,能及时发挥药力,并且油质类食物有助于药物吸收。常用药物:阿卡波糖、灰黄霉素、文拉法辛、鲁拉西酮等。 空腹服药 进餐前1小时或进餐2小时后用药,并保持空腹一段时间。比如睡前服药(睡前30分钟):催眠药,他汀类降血脂药,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一般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必要时服药 多指发热、疼痛时,服用一些对症治疗的退热和止痛药,如果没有症状不要随便服药。这样,不仅浪费药物,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大家要注意,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有不清楚的要及时寻求帮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先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服药注意事项。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有效发挥药物的作用,有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药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