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胡丰旺
“我母亲的命被抢救过来了,我非常感谢马医生!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1月13日,患者家属在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卫生院的病房内,紧紧地握住急诊医生马巍巍的手,感激地说。 原来,在2023年12月31日凌晨1时35分,新甸铺卫生院的急诊电话铃声响起,值班的急诊科医生马巍巍迅速接听电话:“医生,我母亲全身抽搐、昏迷,需要紧急抢救,我家住在省道103艾庄村……”患者家属急切地说。马巍巍快速走到电脑跟前,点了“接受”按钮,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和口罩,并通知救护车司机准备出车,急诊护士蒙菲菲快速准备抢救器械和药品等。 外面大雾弥漫,寒风凛冽,让人瞬间哆嗦起来,马巍巍顾不上这些,带领急救团队快速坐上救护车,向患者所在地进发。不一会儿,救护车玻璃上的水雾已经模糊了大家的视线。 凌晨2时,能见度2米,远处模糊不清。马巍巍用抹布将车玻璃抹了一下,只能看见路边的青菜和麦苗。为了寻找患者家的位置,马巍巍索性打开车窗玻璃,迎着刺骨的寒风,把头伸到窗外,瞪大了眼睛寻找路标。“前方有一点点摆动的灯光,是你拿着手机在空中摇晃吗?你能看到救护车上闪烁的灯光吗?请不要着急,让患者保持清醒,我们快到了。”马巍巍询问患者家属,已经通过沟通快速确定患者的位置。 来到患者家后,马巍巍发现患者全身大汗淋漓、意识模糊、脉搏微弱,病情危重。蒙菲菲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帮助患者维持端坐体位,缓解气喘症状。“上心电监护仪,测量血氧饱和度、保持半卧位,维持体温、血压,给予患者强心剂、利尿剂等。”救护车来到卫生院后,在马巍巍的指挥下,急救人员分别对患者进行平喘、单硝酸酯类、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凌晨6时,患者的气喘憋闷、口唇青紫等症状消失,逐渐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此时,马巍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回想起这几个小时的经历,从大雾中前行到争分夺秒抢救成功,她觉得自己的坚守是值得的。 当天,从凌晨1时到中午12时许,马巍巍带领急救人员忙前忙后,累得满头大汗,仅半天时间,他们就成功抢救了7名患者。 “作为一名急诊人,我们必须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马巍巍说,“我在急诊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4年,每天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急诊患者?一切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其间,我曾因急诊工作劳累、琐碎而气馁、抱怨过,但是,当我看到许多患者在我的抢救下获得了新生,我觉得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