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洪涛
腕骨这组形似迷你骨牌的小骨头,支撑着我们日常的手部活动。一旦其中一块骨折,无论大小,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康复锻炼,作为骨折治疗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帮助骨折部位愈合,更能重塑关节功能,使之恢复到最佳状态。 了解腕骨骨折 腕骨共有八块,分别是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这些骨头虽然体积小,但每一块都承载着独特的功能。骨折后,手腕的活动能力会受到限制,甚至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会引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 通常在骨折后1周~2周内进行早期康复。此时骨折部位尚不稳定,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防止肿胀和预防僵硬。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冰敷 每隔2小时~3小时冰敷15分钟~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 睡觉或休息时,尽量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轻度被动活动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轻度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 通常在骨折后2周~4周内进行中期康复。此时骨折部位已开始愈合,我们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 主动活动 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主动活动,以恢复手腕的活动范围。 肌肉锻炼 通过握力球等进行肌肉锻炼,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晚期康复 通常在骨折后4周~6周开始。此时骨折部位已基本愈合,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复杂度。 抗阻力训练 使用弹力带等进行抗阻力训练,提高手腕的力量和稳定性。 协调性训练 通过抓握不同形状的物体,提高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原则 每个人的骨折情况和恢复速度不同,因此康复计划需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务必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循序渐进 康复锻炼是一个逐步增加强度和复杂度的过程,切勿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疼痛管理 在康复过程中,会遇到疼痛的情况。适当使用止痛药或冰敷等方法缓解疼痛,但需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康复进度,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腕骨骨折的康复锻炼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我们不仅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更能重塑关节功能,使手部恢复到最佳状态。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务必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康复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最终实现手部功能的全面恢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