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淑湘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哮喘会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如冷空气、烟雾、花粉等)特别敏感,从而引发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哮喘的症状 喘息 哮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喘息,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响亮的哮鸣音。喘息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持续时间不一,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咳嗽 哮喘患者常有持续性干咳,尤其是在晚上和清晨。咳嗽可能伴有痰,痰量较少,呈白色黏稠状。 胸闷 哮喘患者常感到胸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 其他症状 部分哮喘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乏力、出汗等症状。 哮喘症状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有轻微的症状,有的患者症状严重,而有的患者会没有症状。因此,有家族史或体质过敏的人,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哮喘。 哮喘的诱因 哮喘的发作往往与多种诱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 致敏原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会引发气道过敏性炎症,导致哮喘发作。 空气污染 烟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会刺激气道,加重哮喘。 感染 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天气变化 气温骤降、湿度变化等因素可能诱发哮喘。 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气道收缩,引发哮喘。 情绪波动 情绪激动、紧张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 药物 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了解哮喘的诱因,有助于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降低哮喘的严重程度。 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常用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测定、峰流速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确诊哮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喘息等。 治疗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降低死亡风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哮喘的主要治疗手段。这类药物包括长期控制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长期控制药物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缓解药物主要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环境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避免接触致敏原、加强锻炼等;改善环境主要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空气污染等。对于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免疫疗法或手术治疗。 总之,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哮喘的诱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哮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哮喘的防治意识,也是降低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科三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