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医技在线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最是浓情元宵节
炊烟起处是乡愁
书画作品
自律的正确“打开方式”——读《在舒适区自律》有感
我们为什么怀念故乡
1
11 1 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最是浓情元宵节
 

□卜俊成

 

   已是深夜,但室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及烟花声仍不绝于耳,再加上几场大雪的映衬,让人感觉与前几年相比,年味儿的确是愈来愈浓了。
    由于还在放假期间,没有工作压力的促使,白天起来的时间自然也就晚了许多。这样一来,夜里反倒是精神旺得很,竟然常常没有丝毫困意。我就索幸起身下床,披件大衣踱步到书房,煮一壶清茶,准备一边喝茶,一边读一些春秋时的著作或唐宋名家的文章来消磨时光。也许是触景生情,两眼盯着书上满满的文字,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飞到了在故乡鄢陵县生活时的岁月,忆起那让人攒足了劲盼望、敞开了怀快乐的元宵节。
    故乡称元宵节为灯节,一般都从正月十四庆贺到正月十六。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豫中地区乡村,踩高跷、赏花灯、放烟花、逛庙会是过灯节的必备项目。这对于当时正青春年少的我来讲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能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饱览寻常日子里见不到的新奇物件,还能够玩儿得尽兴、吃得开心。
    一般农历正月初二、初四、初六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到了正月初八之后,为了过灯节时能够表演顺利,有了闲暇的大人们就开始演练踩高跷了。他们的高跷通常高1米左右,表演时要穿着仿古服装,装扮成如来佛、观世音菩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武松、武大郎、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贾宝玉、林黛玉等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引得村民驻足观看,以换取村民或村委会的糖果及打赏钱。
    小孩儿虽然没有表演任务,但是学着大人们踩高跷的样式玩耍,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到新鲜和威武。我是八九岁时学会踩高跷的,刚开始是借小伙伴的小高跷练习,等学会后,父亲就找村里的木匠给我做了一副高跷。由于父亲担心我摔着,那副高跷的高度只有50厘米。尽管如此,依然被我当成能带来无穷快乐的“宝贝”。
    通常我们七八个小伙伴会踩着高跷排成一列,在大人演练场的一旁闲走。有时我们也会头戴美猴王、黑猫警长、葫芦娃等面具,队伍整齐地沿着村庄的中心街道游行。每次听到路过的大人们夸奖我们“踩得真不赖”“咱村的小孩儿真有本事”时,心中就会升腾起一股自豪感,于是踩高跷时也就更加卖力了。
    另外,过元宵节的乐事还有赏花灯和放烟花。按照惯例,在正月十三,村里的男人们会在村中心的空地上,用粗壮的木头做架子,中间用木条做纲,再绑上高粱秆等,搭建成一座巨鳌形状的灯山,即鳌山。鳌山内部的众多小格子插上青翠的柏树枝,之后放上用萝卜做成的油灯。鳌山的最高处及外围通常缠上几圈小彩灯。这样每到夜晚,整个鳌山就灯火通明,充满了节日的氛围,真是如同《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中所描写的“玉漏铜壶且莫催,星桥火树彻明开。螯山高耸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的盛大场景。
    正月十三,村里手巧的女人们则是把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纸花,用糨糊一排排地粘贴在绳子上。最后,在大孩子的带领下,由小孩子把满绳的纸花悬挂在村里的主要街道中间,以乡村特有的习俗迎接元宵节。
    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晚上,负责掌管赏灯的大人们会把之前购买的各式各样的烟花拿出来,分发给男女老少,让大家在鳌山前面集中燃放,高高兴兴地释放过去一年为生活忙碌的辛苦,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和吉祥安康。而这些购买烟花的钱,则主要来自进入正月后,到村里走亲戚的新老女婿们拿出的喜礼。
    30多年前的乡下,物资还是较匮乏的,很少有家庭舍得自己购买烟花,让孩子们燃放。因此,在元宵节期间,在观看大人们燃放大烟花之余,小孩子们能够借机燃放一些村里发放的小烟花,也就成了我们童年时期的一大美好期盼。
    正月十六,是赶庙会的日子。我所居住的村庄距离扶沟县的道教圣地雾烟山仅有5公里的路程。那里相传是春秋战国时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讲道的第一站。雾烟山的寺庙众多,热闹非凡,是乡村善男信女的祈福之所。因此,每到这一天,奶奶和妈妈总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个去雾烟山赶庙会。
    大人们到雾烟山是为了烧香祈福,对于我们小孩儿而言,跟着大人们走完十余个庙宇后,则是在山前的空地上观看魔术表演、划旱船、套圈换礼品等新鲜事物。对于男孩子来讲,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长辈们能给我们买一把木制的短刀、长剑或红缨枪,或者能乘坐简易的过山车、电动花轿等,或者吃冰糖葫芦、豌豆糕等平时不常吃的零食了。通常来说,我们小小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所以每次想到元宵节,回忆起在雾烟山赶庙会时的点点滴滴,内心总是充满溢于言表的喜悦和无忧无虑的温暖。
    此刻,钟表已在悄无声息中走到了凌晨时分,窗外的爆竹声也渐渐淡去了。我想起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记述元宵节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古往今来,我们都以看花灯、放烟花、逛庙会等作为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但蕴含其中的祈求团圆和谐的中国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也是在时隔数十年后,我依然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怀念故乡元宵节的缘由。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