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夷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重症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严重类型,可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多项研究显示,对于重症心肌炎适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通过反搏球囊的充放气,升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降低收缩压,减少左心室后负荷,在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心排血量和心、脑、肾动脉及周围循环血流灌注和尿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可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改善脑、肾功能和机体内环境,从而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病例介绍 2023年,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经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及IABP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该患者33岁,以“发热,伴寒战、心慌、胸闷2天,急性加重1天”为主诉于2023年7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4摄氏度,伴寒战,无头晕、头痛、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胸痛、放射痛。患者在当地卫生院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诊断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欠佳,夜间出现恶心、呕吐,无腹泻、腹痛、黑便、头晕、头痛现象,遂至当地市级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意识模糊、瞳孔散大、血压下降。为维持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经其家属同意,我院医护人员于2023年7月2日在当地医院综合ICU(重症监护室)内行ECMO置入术,后以病毒性心肌炎为诊断,将患者收入我科。持续ECMO以辅助心肺功能。ECMO辅助第3天,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提示:左心功能差,射血分数为29%。经多学科会诊后,我科医护人员决定给予IABP联合应用,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保持出入量负平衡。6天后ECMO顺利下机,持续IABP应用,10天后IABP顺利下机,患者各项体征逐渐恢复,不久又被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和护理。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室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环境的干扰;严密监测出入水量,每小时总结一次并做好记录;24小时密切关注ECMO转速及血流量变化,每4小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一次,24小时床旁心电监测,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给予药物应用及监测CVP(中心静脉压);留置动脉导管行24小时动脉压监测;常规每24小时行床边超声检查,监测心脏动力学的变化;在药物治疗方面,给予抗炎、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营养心肌等支持对症治疗。
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ABP(雄激素结合蛋白)、心律、血气分析、心电图的变化,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皮肤的弹性、色泽以及ECMO、IABP穿刺处有无出血,以免发生压疮;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水量,及时处理ECMO、IABP报警。
基础护理 若患者病情危重,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在其意识障碍期间,每日使用口泰清洁患者口腔至少4次,必要时酌情增加清洁频次。患者病情好转,意识状态逐渐恢复时,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进食完毕后可引导患者漱口。每日早晚使用喷水壶冲洗会阴,保持会阴清洁,大便后及时用温水冲洗,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禁止用力排便,遵医嘱给予乳果糖口服,指导患者多吃蔬菜等利于排便、消化的食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用药前告知患者用药目的,询问患者过敏史及用药史。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压疮。为了避免局部受压,可使用气垫床,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若有皮肤形成压疮,应增加翻身的频次。保持患者床单的清洁、干燥、舒适。在撤去各类管道后且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变换体位以及进行床上运动,并教会患者给自己按摩,从而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量。
病房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隔离单间,保持隔离单间感应门处于关闭状态,将患者保护性隔离。物品专人专用,每日早晚两次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床旁物品,每日使用带有含氯消毒剂的拖把清扫地面,防止细菌定植。限制人员流动,严格探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ECMO及IABP护理 患者全身携带中心静脉置管、动脉鞘管、ECMO管道、IABP置管等。因此,管道的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人员每天应检查管道各个连接口的紧密性,用无菌治疗巾包裹连接端口,防止血流感染。采用科室自制的导管固定贴固定各个管道,防止牵拉。ECMO导管相对粗重,使用止血钳固定于床单元上,分段式覆盖,暴露置管部位,防止拖坠牵拉,避免发生脱管及出血。留置导尿管与血流导管分别放置于患者身体两侧,尽量隔开距离,防止交叉感染。在患者意识障碍期间,采用约束带约束四肢,使管道固定牢固,防止脱出,保持管道在血管内位置固定,保障测量数值的准确可靠。 观察管路中是否有血栓,根据每天的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对肝素的使用量进行调整。每小时记录转速及流量、气流量等值。不在ECMO管路上接任何输液管路,以免将空气吸入系统。每天常规进行胸片及彩超检查,观察ECMO导管位置及插管位置是否移动。每次换药时,医护人员要配合,认真检查导管的位置、测量导管外漏的长度,并做标记。更换体位时,由4名以上护士协助进行轴卧位翻身,其中1名护士专门负责看管管路。如果离心泵出现故障,应立即取下离心泵泵头,用备用手摇泵运转离心泵。床旁备好应急电源,确保ECMO正常运行及安全。 IABP导管要妥善固定,注意气囊有无漏气或破裂。观察IABP外固定导管内有无血迹,30分钟冲洗中心腔一次,冲洗时间大于15秒,防止血栓形成。
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往往会有恐惧心理。床旁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在进行操作前征求患者的同意,介绍本操作的目的。主动了解患者未患病时的生活状态,了解患者的性格,选择适合的话题鼓励患者,或者讲述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不良情绪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增加。
出血的预防与观察 在ECMO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血液与非生理性的管道接触,容易凝血,需要全身肝素化治疗。严密防范出血风险,密切观察各个导管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严防颅内出血的发生。定期观察大便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结论
患者入院后给予多功能监护,每2小时~4小时监测一次血气及ACT,定时进行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复查,维持ECMO及IABP辅助循环,给予营养心肌,抗炎、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康复训练,完善检查。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撤除ECMO及IABP辅助循环;心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血常规正常、电解质正常,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总之,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起病均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该病例中,使用ECMO辅助治疗,为患者的各器官恢复提供了支持,迅速改变了患者缺血缺氧的症状,使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时间。但是,这些高级生命支持手段的应用,会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引发新的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与其家属沟通病情变化,并取得其家属的充分支持和患者的高度配合,提前预防各种并发症,做好防护措施,根据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些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从事这些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以及高度责任心。 (作者供职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