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创新技术 为危重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
|
□任怀江 郑雅文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住在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亲人不能陪在身边,孤独无助。被病魔折磨的他们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更好地护理这类患者,温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持续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暖心的护理服务。 有创血压监测 通过有创血压监测,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连续、及时、准确的血压动态监测,更加精准地获悉患者的血压数值,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有创血压监测尤其适合昏迷、严重呼吸循环衰竭、心力衰竭或无法行动、重大手术后等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根据脉搏的变化,来判断心肌的收缩能力。 患者刘某因严重车祸导致多处骨折、多脏器损伤、昏迷不醒,被送到温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患者浑身插管,加之昏迷无法表达,科室医护人员遂为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救治过程中,患者多次血压下降,救治团队及时为患者用药、快速补液等,终于使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 有创血压监测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操作时需要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栓塞,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鞘管/桡动脉鞘管等。护理时要注意: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菌治疗巾内。动脉测压管内严禁进气,应定时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异常,局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端坏死)。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 膀胱压监测 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救治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多脏器严重损伤等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膀胱压监测是早期防控此病的“金标准”。 腹内压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为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腹内压持续或反复病理性升高≥12毫米汞柱,就被称为腹内高压。重度腹部创伤、重症胰腺炎、严重的腹腔内感染、腹腔内巨大血肿、腹壁肌肉紧张、腹主动脉瘤破裂、后腹膜水肿、休克等均是诱发腹内压升高,引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一旦患者发生腹内压升高,可导致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造成系统循环阻力增大、心排血量减少,严重时可能影响生命。因此,对以上疾病患者,严密持续监测腹内压并稳定腹内压在正常值,是防控患者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关键措施。 重症医学科为减少患者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更好地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创新开展腹内压持续监测,收到良好的效果。 患者王某,因脑出血昏迷入住重症医学科。由于患者伤情严重,需要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膨隆,遂为患者行腹腔内压监测,结果显示12毫米汞柱。根据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排除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给予患者灌肠,促使患者排气排便后,患者腹胀减轻,各项生命指征平稳。 腹内压监测方法有直接测压法和间接测压法(如胃内压、腹内压、膀胱压监测法)。膀胱压监测操作简单、安全,对多发创伤、脓毒症、机械通气、急性重症胰腺炎、肠梗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腹内压力过高患者的诊断与预后预测有较大意义,可以降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病率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可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减少医疗费用。 膀胱压监测方法简单有效,只需要在患者的导尿管与引流袋之间连接三通,利用刻度尺,通过患者的呼吸频率、液体温度即可进行监测,判断患者腹内病情变化,数据可靠有效。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膀胱压,通常为每日或隔日一次。同时,确保测压管清洁无菌,避免感染。在监测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血尿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定期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堵塞和弯曲等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导尿管,防止感染和尿道狭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自行排尿,以锻炼膀胱功能。 (作者供职于温县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