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伟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主要表现,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多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针灸学的基础上,将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该疗法操作简便、无创无痛、接受度高,也不需要服用中药制剂,因此不损伤肠胃。 穴位 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膏肓穴、定喘穴。 药物 延胡索、细辛、甘遂等,用姜汁调匀。 方法 取药贴于相应穴位,0.5小时~2小时后取下即可。 敷胸疗法 部位 背部肩胛间区及肺部听诊湿啰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 药物 大黄粉、芒硝粉与蒜泥按4∶1∶4进行配伍,用清水调成糊状。 方法 取大小合适的敷料,将药膏调好均匀平摊于敷料上,薄厚适中(0.3厘米~0.5厘米),敷在病变部位,加盖治疗巾,注意保暖。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敷药时间:1岁~2岁,每次15分钟;3岁~5岁,每次20分钟;5岁以上,每次2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宜,每天1次。敷药后,局部用温水擦拭,保持皮肤清洁。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手法 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搓法、运法、捏法、捣法、擦法等,通常以直线、旋转或垂直方向操作。 方法 外感发热:应用运八卦手法150次,清肝经200次,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手法200次~300次,退六腑手法200次~300次。 肺炎咳嗽 清肝平肺手法200次,推掌横纹50次~60次,揉掌小横纹200次,揉肺俞穴1分钟。 消化不良 补脾经手法150次,清胃经200次~300次,揉板门穴200次,推四横纹穴8次~10次,摩腹3分钟。 拔罐疗法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防病治病的作用。 部位 急性期肺炎以闪火法拔大椎穴、肺俞穴,以及肺炎病灶处;恢复期拔双侧肺俞穴、双侧脾俞穴,以及炎症体表投影处;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胸部天突穴、膻中穴等穴位进行拔罐。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并根据患儿年龄及拔罐时皮肤反应确定留罐时间,一般留罐3分钟~5分钟,即可取下。 脐灸疗法 脐灸是在肚脐上进行隔药灸。肚脐在中医中被称为神阙穴,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统管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该疗法每次治疗20分钟~30分钟,适用于2岁以上的患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