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博
初诊 陈某,女,71岁,记忆力下降2个月有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2个月前因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在某医院进行颅脑和血管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左侧大脑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给予口服盐酸美金刚片治疗,效果不佳。1周前,患者近期记忆力明显下降,思维混乱,精神疲劳,遂到笔者所在的医院就诊。患者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执行力下降,精神疲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高级智能有所减退,记忆力较差,百位数以内的计算不能正常完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11分。 刻诊 患者精神差,口干,心烦易怒,纳差,睡眠差,大便黏腻,尿频,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而弦。 既往史 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 中医诊断 痴呆(心肾阴虚,痰火扰神)。 治则 安神益智、通心健脑、祛痰开窍。 处方 “孔圣枕中丹”加减。部分组方如下:败龟板15克,龙骨15克,远志15克,九节菖蒲15克,熟地10克,南沙参15克,牡丹皮15克,陈皮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合欢皮15克,首乌藤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加夏氏祖传六代方药。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二诊 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结合颅磁刺激、单人舱高压氧及脑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记忆力有所改善,反应较前灵敏,心烦症状较前减轻,偶有晨起口干,纳食尚可,睡眠一般,夜尿1次~2次,大便黏、1天~2天1次,舌红、苔薄白腻,脉沉细而弦。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14分。效不更方,上方加干石斛10克,共14剂。 三诊 患者自觉精神好转,头脑思绪清晰,记忆力、计算力明显恢复,无心烦、易发怒等症状,无口干,纳食睡眠尚可,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18分。守上方继续服药14剂,巩固疗效。 按语 中医认为,流感病毒属“湿毒疫”范畴,患者年老体虚,感染湿毒后入里化热,湿热之邪羁留体内,炼液成痰,日久伤及阴精,痰火之生本归于阴精亏损,而阴亏常累及阳气。《黄帝内经》中记载:“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躁及火之用……。”此案例依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可归纳为痴呆。其根本病机为心肾不交、真阴衰亡、阴阳两亏。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昏而不定。方用“孔圣枕中丹”加减治疗,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药方》,此为手足少阴药;《千金翼方》中记载:“治读书善忘,常服令人大聪。”古人认为,龟和龙是自然界的灵物,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二者有“通神”之妙;借二物之阴阳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者;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龟能补肾,龙能镇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记忆强矣;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九节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祛湿除痰,两药合用,具有涤痰开窍,益智醒神之功效;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搜剔脉络;黄连、牡丹皮,清火凉血滋阴,交通心肾;熟地,补血滋阴、填精益髓;南沙参、陈皮、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健脾化痰、益气养阴、合欢皮、首乌藤安神定志。夏氏中医阴阳平衡疗法学术流派认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痰浊阻窍乃治疗重点,故方中在滋补心肾之阴基础上重用化湿开窍之药。本组方药取古通今,配伍合理,药专力宏,君臣佐使,相得益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心肾阴阳调和,痰火散而心神宁,共奏安神益智、通心健脑、祛痰开窍之功。患者疾病呈进行性加重,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颅磁刺激通过磁信号无衰减透过颅骨刺激大脑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单人舱高压氧气治疗,压高、氧浓度高、氧的溶解量大,能有效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通过以上综合治疗,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醒脑开窍,效果显著。 (作者为河南夏氏中医阴阳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