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老年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近7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43.6%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多个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正确服用药物 老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绝不能随意增减药量,也不能盲目停药,否则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分类存放药品 针对不同种类的药品,应当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避免出现混淆,尤其是口服药、外用药等,更要做到分开放置。 做好相应标记 详细标记好药物名称及其用法用量,在每个药品包装上,都要标注药品的名称和用法用量,便于使用。 检查药品 定期检查所用药物是否为必要药物,并根据医嘱,对停用的药物和常用药物进行分开存放,同时也要检查药品的有效期,按时更换过期药品。 安全用药 患者在疾病治疗效果不满意需要更换药物时,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更换使用新药,或更改用药方案,保障用药安全,不能盲目自行购买并使用药物,或者使用保健品替代药品服用,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避免漏用多用 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很容易忘记吃了还是没吃。针对这一点,可以把每天的用药计划列成一张日程表,张贴在家中显眼的地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安排服药的时间,也可以通过闹钟和分药盒来提醒吃药。 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用药的情况,安排好用药的时间,必要时还要对药盒进行定期检查,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用药。 注意服药时间和方式 有些药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或者治疗疾病的特性,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才能够发挥最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将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一些特殊的剂型,如“肠溶片”“肠溶胶囊”,需要根据医嘱(餐前或餐后)进行用药,才能使药物在肠道中迅速释放,并缩短在胃中的滞留时间。服药时应整粒吞下,因为咀嚼会破坏药物在肠内溶出的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对胃的伤害。 监测用药情况 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自我监测的习惯,不但要记录治疗效果,还要注意身体的其他变化。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引起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凤凰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