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莹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吸收营养和排出体内的废物。然而,许多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而遭受便秘的困扰。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便秘的基本知识和解决便秘的有效方法。 便秘的原因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发布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为4%~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痔疮、肛裂等疾病。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饮食习惯 饮水不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多等。 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也可能引发便秘。 肠道疾病 如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便秘。 防治便秘的有效方法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改善饮食习惯 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减压与放松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放松身心。 建立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避免在忙碌的时候或没有便意的时候排便。 增加肠道益生菌 适量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品或直接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缓解便秘症状。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严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或其他治疗方法。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并留意可能的不良反应。治疗便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乱用泻药。虽然泻药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便秘,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形成药物依赖。合理选用泻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提示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和小孩在使用泻药时需要格外谨慎。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和补充益生菌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同时,对于持续严重的便秘问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